第7部分 (第3/4页)

利益关系。他们的言行受到逐利的驱动,又把握了价值不可估量的话语权,自然要利用好这一工具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发展中国家的人们相信,西方标榜的研究独立性和职业道德在这些方面收效甚微。披上“国际一流研究报告”和“独立学术研究”外衣的声音利用掌握的“话语权”,影响了金融形势,从而为创造投机环境开辟道路。师从“欧元之父”蒙代尔的独立经济学者向松祚一语道破“危机推手”的天机:“希望货币升值的时候,他们会找到一万个理由来证明你的货币如何价值低估、如何应该升值。当他们希望你的货币贬值(即当他们准备或已经做空你的货币时),那一万个升值的理由瞬间就变成一万个贬值的理由。”无独有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江涌在《瞭望》周刊上发文指出,国际上的游说团体在试图影响中国的决策,有一些国际金融财团在中国通过所谓的首席经济学家以及国内被收买的人充当“鹦鹉”,利用国人对外国人的信任心理,传播和宣扬一种偏离事实真相的金融理论和预测。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危机比较——横看成岭侧成峰

一个人犯一次错误不可怕,经常犯错误也算不上怎么可怕的事情,最可怕的是,在不同的时间,犯同样的错误。经济危机虽然具有周期性,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的所有国家还没有发生过完全同样的危机。每一次危机都有其特点,每一次危机都有很多值得吸取教训的地方。也许正是因为人们学会了总结经验,避免重复犯曾经出现的错误,人类的文明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了解越南危机就是避免出现类似越南遇到的问题。把越南危机与近年发生的若干危机进行比较,无疑能够对正在发生的越南危机有更准确的理解。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与日本经济危机比较

与更加晚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相比,发生在将近20年前的日本经济危机在很多人的记忆中都比较模糊。除了时间的关系之外,这次危机基本上只是将日本本国的经济拖入了旷日持久的紧缩泥沼,而对世界其他角落的影响则无法与东南亚金融风暴相提并论。

从日升到日落

日本经济危机酝酿于20世纪80年代,爆发于90年代初,拖累整个90年代成为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它是日本内部经济泡沫膨胀和欧美政治经济压制下的产物,也反映出当时非常特殊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实施了广泛的社会改革,大力开展经济建设,积极发展教育、引进技术、改进管理、扩大出口,从而实现了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甚至赶超英德,直到20 世纪80 年代逼近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1988年,据美国《商业周报》统计,世界排名前30名的大公司中,日本占了22家。1991 年日本的人均GDP 为28000 美元,而美国只有23000 美元,在泡沫经济的高峰时期,甚至日本的总资产也以479160 亿美元超过美国的468142 亿美元。然而,在一片赞扬声中进入20 世纪90 年代的日本,却忽然陷入了停顿,进而泡沫破灭,陷入严重而全面的经济危机。要了解全景,还得从日美贸易摩擦说起。

经济危机前,日本的快速增长都要拜巨大的贸易顺差所赐,而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畅销在相当大程度上靠技术模仿和低价格优势。随着出口的增长和顺差的扩大,引起了美国企业的强烈不满,双方贸易摩擦不断,进而在金融投资的多个领域引起了经济摩擦。在钢铁业、汽车业、彩电业、电子通讯产品等敏感行业,双方的谈判一直没有中断过。1985年达成协议,禁止日本的9种钢铁商品进入美国市场。1989年,汽车业出口占日本对美贸易顺差的。直到日美《维持市场秩序协定》签订后,日本被迫采取对美出口的自动限制措施,日美彩电摩擦才平息下来。为了彻底扭转贸易劣势,欧美主要工业国向日本施压,终于在1985年签订了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有序贬值的“广场协议”。随后,日元对美元的比价在三个月内就从263日元降低到200日元,再降低到1986年的152日元和1987年的121日元。

日元升值威胁到了日本经济的生命线——出口贸易。1986年,日本出现了因日元升值引发的“日元升值萧条”,日本赖以生存的出口增速由1985年的2�4%下滑到1986年的…4�8%,实际经济增长率从1985年的4�1%下降至1986年的3�1%。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相应地从1985年开始实行日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