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恕�

这很难吗?很难,也很容易做到,就看你是不是一个坦诚的人。

对话是一种平等的姿态,没有平等的氛围,

就不可能产生对话

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远离错误的事情,这就是坦诚,内心与行动的高度统一。能做到坦诚,你就是孩子的偶像,永远不倒。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不要欺骗自己。明明知道做某件事情是不好的,却偏要去做,孩子就会瞧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因自责而痛苦,何必呢?

从这个层面上看,那些贪污*官员真是可怜,他们不但失去了公众以及自己孩子的信任,还要承受永无止境的自我谴责。在《圣经》里,把走上歧途的人称为迷途的羔羊,真是恰当。

因为父母的言行不当而导致孩子产生不信任,这就注定让孩子在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就学到了最不好的东西,他的此生就会匮乏最为重要的东西——信任。在今后的路途上,他就不会轻易再信任别人——一个不信任他人的人,也不会获得他人的信任。

中国教育怎么了 品格之忧(6)

这样的孩子,一生孤独寂寞。

很多家庭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比我前面所列举的例子严重得多。有的父母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不能信任任何人”的观念,有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研究如何从事非法的勾当、获取不正当利益,有的父母一边向孩子鼓吹高尚的人生,一边却又笑呵呵地接待一拨接一拨前来送礼的人,还有的干脆就教育孩子如何去巧取豪夺……这样的父母,能教育出什么品格的孩子?这样的父母,又岂能不失去孩子的信任?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看到自己的父母是不坦诚的人,更没有一个孩子愿意看到自己的父母是品格卑劣的人,当孩子判定自己的父母品格低劣虚伪狡诈的时候,他就会选择沉默,他的内心因为对父母作出这样的判定而压上了永远也搬不开的沉重石块,他再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由于对父母不信任,导致孩子的心灵过早地蒙上了阴影。本来,学校是有机会也有责任消除孩子们心头的这种可怕的阴影的,重新培育孩子对他人、对社会的信任感。遗憾的是,学校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用极端的方式加重着孩子们的不信任感。

学生信任学校和教师吗?估计在走进学校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他们是信任的,作为小孩子,他们从来都是把事情朝好的方面去想象,所以他们首先就糊里糊涂地信任起学校和教师来。到处都在说学校是神圣的殿堂,教师是浇灌祖国花朵的辛勤园丁,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园丁要精心呵护培育花朵,哪有不信任的道理。

然而,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他们不可能得到想象中的精心培育呵护。他们与学校、教师之间,横亘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高墙:他们无法对话、无法交流,也得不到真正的关心,这种宝贵的信任很快就被消灭掉了。

学校和教师失去学生信任的第一个凶手,就是居高临下的不平等姿态,很少有教师愿意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他们更愿意自觉地扮演威严的传道者角色,自觉地堵塞掉与学生对话的通道。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育人与传授知识,对于学校是同等重要的职责。传授知识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只要一个人的智商正常,他对知识就有一种先天性的渴望。学生希望学到知识,你又愿意传授给他,这就很容易达成共识。但育人却要复杂得多,你要来“育”我,首先你要让我信任你,跟你建立亲密的关系,我才会愿意接受“育”,否则,我是不会让你来“育”我的。

每一种植物都愿意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长,而不会轻易按照你的愿望生长,除非你也像那些粗暴的园艺工人一样,强行用铁丝去绑住它,但一旦你稍有松懈,它又会继续按照它本来的规律去生长。人也是一样,他总是要按照自己的愿望去成长,你要改变他,让他成长为你希望看到的样子,只有一种情况下可以做到:他信任你。信任是交流的前提,没有信任,交流是完全无法进行的。如果连畅通的交流都无法做到,他怎么会让你“育”他呢?

由于太多的父母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导致与孩子无法再进行交流,孩子也不再愿意按照父母设计的路线行走,于是出现了普遍的叛逆。可以说,孩子们的叛逆就是信任匮乏导致的后果。

一个教师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在学生们面前忘掉自己是一个教师。媒体讨论过一个话题,说中国的教室设置有问题,讲台总是高高的,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仰视教师,很是压抑,这种形态使师生之间很难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