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3/4页)

准备好的,其它东西都是我困在盛京时,让赵乙飞鸽传讯至襄城吩咐做的。因为我是大将军,他们没有一点怀疑就执行我的命令,但……我可不能在战前就预先告诉他们,我没打算与凤帝对抗吧?”他叹了老长一口气。“我是在战鼓擂响后才召集部将,询问他们是要不顾一切与凤军拚死活?还是要顾及城内数十万百姓的周全,暗助凤军得天下?”

“原来你没把握的是人心,你怕部将们选择玉石俱焚……”她心一寒。“那万一,他们都誓死保卫南朝江山呢?”

他苦涩一笑,那他也没办法,只能舍命陪君子了。不过……“事实上,我才起了个话头,部将们就替我做了选择,没人愿意替荒淫无道的慕容钦卖命,一切都是天意,慕容钦忌惮我这事儿你是知道的,所以我一入盛京,他就以襄城军民目无君父之名,断绝了襄城的粮草补给,他为了断我后路,不顾城内有十万守军、几十万百姓,害他们饿到差点易子而食的地步:结果……慕容钦的狠辣反而对比出凤帝的宽厚,他趁夜放粮船,让南朝的水军去打捞,守军和百姓们就是靠着从凤军那儿流出来的粮草度过那段我不在的日子;你说,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人肯替慕容钦卖命吗?”

“我还真不知凤帝放粮一事呢……”在她想来,慕容钦自毁长城,凤帝添把柴火,是很正常的事啊!凤帝要不趁那时候收揽民心才叫奇怪。

“我是与部将会议后才知道这件事的。”他也是自那时起才真正佩服凤帝,也只有这样的帝王,才配得到天下。

“那你还弄密信、石屋威胁陛下?幸亏陛下宽宏大量,否则看你怎么死!”

“我不是也回赠他我毕生所学大半水战技巧了?”若非承凤帝恩情,他哪这么好心去教凤军如何行使水战?不过暗地里教学是一回事,要他真正投降……不好意思,他身体里流着慕容氏的血液,可还做不到那个程度。“总之,三年前一战,也算是侥幸,部将们都倾向投降凤军,只是谁也没胆开这个口,我一提话头,他们纷纷同意,于是我选了三万名单身善战的军士,充当十万用,与凤军半真半假打了七日七夜。其余有家眷者,我就让他们携家眷,保护百姓离开襄城。”

当然,计划用说的很容易,执行起来却很有困难度,比如某些没入选守城的士兵坚持与他共存亡,七日守城战中,也有许多人抱着玉石俱焚的心情作战,最后火焚将军府时,还有人以身相殉……总体而一百,那一场仗死伤了近两万南朝义勇军士,连他都差一点交代在里头了。

那是一场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痛苦征战,养伤时,他好几次想起军士们的英勇重义,怀疑自己的行为到底对不对?如此多的军士,可以说都是他间接害死的,他应该以命相赔才是。

但随着凤帝重用南朝人,以及南朝百姓生活稳定,脸上渐露出满足的笑容,他心里的负愧才日趋减少。

牺牲近两万军上,换取百姓安稳……很悲壮,却是不得已而为之。

至于民间传说他要取代慕容钦,自立为王,重整南朝与凤皇朝对抗……得了,那只会死更多人。况且他从来也没有为君的野心和本事,皇帝的宝座是诱人,却非一般人坐得起的啊!

现在的情况他很满意,百姓们安居乐业,牺牲的军士入祠永受香火供奉,他则在南朝灭亡后,接管了贤亲王府私底下的产业,尽数变卖,换成现银,以安置牺牲军士的残余家人,大家各得其所,很好。

“你动作如此之大,牵扯人数众多,怎能让消息三年来都不走漏风声?”这也太神奇了吧?

“密会一事也只有两名前锋、十名偏将知道。这其中有四人已成家,为了保护百姓,已离开襄城,其它人则留下来与我一同守城。本来以为转移百姓是件安全的差事,但我还是高估南朝情势了,后来听说他们一出襄城就遇到不少流民劫匪,四名偏将都在抗匪役中身亡。至于和我留下来演戏的……其实打仗怎么可能完全不死人,哪怕是作戏也有几分风险,七日内,两名前锋和四名偏将都战死,整件事就剩我和两个偏将知道。”他没说的是,战到最后,自焚那把火他已无力去点,因为当时他已伤重至无法动弹,只好让偏将去点火。

“所以真正知道事情真相的只有三个人。”那就难怪事情隐密不显了。

他摇摇头,举起两根手指。“其中一个在前年因为伤势过重,没撑过去,还是死了。但有一件事我要感谢凤帝,城破后,他没屠戮襄城内残存军士,一路攻进盛京时也都善待四方百姓,如今天下太平,百姓生活丰足,可见当年我们的决定是对的。”

他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