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3/4页)

第一件事是所谓“驯马事件”。有一次,西域进贡了一匹宝马名叫“狮子头”,能够日行千里,但却性烈难驯,多少年轻力壮的骑士,都弄得灰头土脸甚至伤筋折骨,就连过了半生军旅生涯,爱马若狂且骑术精湛的唐太宗也被它掀翻下来,无可奈何地望着这匹宝马不住摇头叹息。不料武则天却奏称:“只要给我三样东西,就能降服这马。这就是一支皮鞭、一柄铁锤、一把锋利的刀子。我要先用皮鞭打得它皮开肉绽,死去活来。还不听话,就用铁锤敲它的脑袋,使它痛彻心肺。如果仍不能制服它的暴烈性情,就干脆用刀子割断它的喉咙算了。”唐太宗也算是乱世中杀出来的英雄,阅人无数,但他还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敢做敢为的女人,如此心肠坚硬,甚至可以说是残忍狠毒的女人。从这件事之后,唐太宗不得不对这个当时年纪还小的女子起了戒心。

第二件事源于民间传说:“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对此,唐太宗垂询了太史令李淳风。得到的答复是:“这个人已经在宫中,三十年后,当有天下,杀李唐子孙殆尽,其征光已成。”唐太宗当时大惊失色,这毕竟是关乎国运的大事。他大肆排差,准备尽杀所有可疑的人。李淳风说道;“天之所命,人不能违,王者不死,徒多杀无辜;且自今以后三十年,其人已老,或者颇有慈心,为祸或浅。今天如果把她杀掉,上天或者更生出一个年轻力壮的来,肆其怒毒,恐怕那时陛下的子孙更加无遗类了啊!”英武绝伦的唐太宗曾怀疑到武则天的身上,在那个充斥着迷信、巫术的时代,虽然并没有要武则天的性命,但他自然也肯定要尽可能地限制她的地位和权势。这两件事使得唐太宗时代的武则天不甚得志,她空有一腔抱负,却找不到登天的阶梯。

少女入宫,豆蔻年华,十四岁的花容月貌。在佳丽三千,满眼脂粉的后宫之中,有谁能够注意到这个武姓的小才人。又有谁能够料想到,她的未来,唐王朝的未来,将有怎样的一场翻云覆雨,腥风血浪,惊天动地在等待。历史在此埋下了伏笔。

。。

承欢高宗

虽然身为高宗的才人,武则天真正的机会却来自于太宗的儿子李治,即后来的高宗。李治在太宗的几个皇子中并不突出,他生性软弱,资质平庸,也没有什么政治野心和抱负,所以本来太子的人选并不是他。可是,才气纵横的李泰太过张扬,锋芒太盛;文武双全、深得人心又很像他的吴王李恪受到了长孙无忌的反对,最终,太宗权衡了各种势力,选择了庸碌的李治。

当太宗还在世的时候,武则天便和李治产生了感情。据说当时太子李治早就听说武媚娘的声名,在偶然的接触中,年轻貌美而又充满智慧的武媚娘很快就俘获了太子的心。之后,她便常常以探望父亲为理由,进宫和武媚娘接近。武媚娘明明知道太子的心意,可表面上她却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有一次,李治在唐太宗父亲病床边问候病情的时候,又偷偷向武媚挤眉弄眼、暗送秋波。武媚娘却依旧装正经,不予理睬。等李治走后,她故意对贴身的宫女说道:“太子真是一片孝心,国事再忙,总忘不了每天要来探望父皇病情。皇上把帝位传给他,真是好眼力。”谁知贴身宫女听了以后,竟“扑哧”一声笑了说:“亏得娘娘还是个聪明人儿,难道您还没有识透太子的心意?他每次进宫,探望皇上的病情是假,和娘娘亲近是真。”武媚听说,急忙喝住那宫女,心里却乐滋滋的。她暗自揣摩,太宗皇帝看来是不久于人世了,这天下早晚将是太子的。要是能和太子相好,将来就有无限的前途;若是得罪了他,往后休想有出头的日子。主意拿定,武媚娘就不再在李治面前假装正经,反而和他暗中眉来眼去,两个人很快好起来了。

(22)

各种野史歪传热衷于描写武则天与李治的相识与相恋,具体细节都无处可考。但我们可以确认的是,为人忠厚宽容却又碌碌无能的李治,是武则天得以成就一生最重要的男人。也许这本身只是一场潇洒皇子与风情女子的爱情,可就是这段难解的情缘,改写了无数人的命运,改写了大唐的历史。

齐王叛乱,随即承乾想造反的阴谋暴露,废太子,新太子治又懦弱无能······一系列的烦心事使太宗日渐衰老。很快,他又不得不离开长安,开始为亲征高句丽作准备。贞观十九年二月底,唐太宗率六军从洛阳出发,亲自远征。大军征战大半年,疲惫不堪。十月十日回到营州,这次亲征以失败而告终。一生文治武功的太宗内心懊悔万分,情绪更加不好了。太子李治终日不安,他本应该在此时为父亲分忧,独当一面,可他却懦弱不肯离开太宗。太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