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2/4页)

的前面,尤其是越共十大以来,越南在补齐政治体制改革“短板”方面的种种努力与举措,大有“学生”追赶并超越“老师”的态势。然而,在客观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急于求成的心态和对经济发展速度的热烈追求,虽然使得越南获得了“越南速度”这样的美誉,但同时也为这次越南危机埋下了隐患。越南危机已经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敲响了警钟,像越南这样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如此相似的活教材实属难得。如果我们不能认真总结越南危机的教训,更加从容地应对目前和未来可能面临的困难与问题,避免重蹈覆辙,那就真是“暴殄天物”,白白浪费了如此宝贵的教材与案例。

越南危机最直接的诱因和症结在于通货膨胀,也因而再次证明了通货膨胀问题不容忽视。虽然一定范围内的通货膨胀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但是如果不加以监控,一旦演化成恶性的通货膨胀,就容易成为经济危机的导火索。这一次,由于美国采取弱势美元政策,推动国际上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原材料成本上升,推高全球通货膨胀。加上涌入越南的热钱不断推升股市和房价,进一步加剧了通胀压力。原材料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降、产业竞争力下降、民众的整体收入水平也相应缩水,使得部分通胀压力无法通过自我修复机制得到化解,并逐渐积累起来。这才使得越南CPI涨幅先后在2008年5月创下25�2%和在6月创下26�8%的记录,进而引发抢兑美元、抢购大米、货币贬值等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详细内容请见原书,支持正版打击盗版)

1。越南革新开放历程

1975年越南南方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越南在军事斗争取得胜利之后,社会经济生活却陷入了长达15年的经济困境,遍体鳞伤的越南在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路越窄。1986年12月召开的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了当代越南发展的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从而标志着越南进入了全面革新开放的新时期。越南20多年走过的革新开放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6~1991年)——革新启动阶段

1986年,越共六大总结了“五大”以来的成绩、经验和教训,提出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标志着越南全面启动革新开放。越共“六大”同时确立了“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由国家管理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的改革发展总路线。这一阶段主要是围绕推动粮食—食品、日用品和出口产品三大产品生产展开,核心任务是解决人民生活困难和经济混乱等问题。这一阶段,越南党和政府相继颁发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决定和法规,如《关于扩大国营企业自主经营的决定》、《外国投资法》、《区分国家银行和商业银行职能的决定》、《正式确认农民家庭拥有全面自主经营和长期使用耕地权利的决定》等。虽然这些决议、决定和法规的实施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但对越南后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为越南实行市场经济探索了道路。

第二阶段(1991~2000年)——经济起飞阶段

1991年6月,越共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经济改革方面,越共七大明确提出:“为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巨大潜在能量,必须废除官僚统包制度,转向由国家以法律、计划、政策和其他工具进行管理的市场机制。”在农业领域, 1993年7月越南国会通过立法,在“土地归全民所有制”的前提下,土地交给农民长期使用,期限可以长至15~50年。在工业领域,把国营企业实行严格指令性计划的产销制度,改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制度,把国营企业推向市场,按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同时,大力发展私营企业,其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在商业领域,越南已经取消了地方政府对商品流通所设的各种检查站,把国家统一定价改为市场调价,到1993年,除电力、邮电、港口运输、汽油、化肥、水泥等实行国家统一定价外,其他商品价格全部放开,由市场调节。在金融领域,允许国有、股份和合营等多种形式的银行并存,建立多元的金融体系,形成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工商、农业、投资与外贸专业银行为支柱的银行系统,实行国家管理下的较为灵活的汇率政策。1995年7月27日越南正式加入东盟,为越南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一时期越南革新开放主要围绕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展开。这一阶段,越南的全面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是越南经济起飞阶段。

第三阶段(2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