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8部分 (第3/4页)

(二十一日),后晋朝廷任命刘知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杜威为副招讨使,马全节为都虞候。丙申(二十三日),派遣右武卫上将军张彦泽等统兵在黎阳抗拒契丹。

'7'戊戌,蜀主复以将相遥领节度使。

'7'戊戌(二十五日),蜀主孟昶恢复用将相遥领节度使。

'8'帝复遣译者孟守忠致书于契丹,求修旧好。契丹主复书曰:“已成之势,不可改也。”

'8'后晋出帝再次遣派翻译孟守忠给契丹送信,要求恢复旧好。契丹主复信说:“已经形成的局势,不能改变了。”

辛丑,太原奏破契丹伟王于秀容,斩首三千级。契丹自鸦鸣谷遁去。

辛丑(二十八日),太原奏报:在忻州秀容打败了契丹伟王,斩了敌人首级三千。契丹兵从鸦鸣谷逃遁。

'9'殷铸天德通宝大铁钱,一当百。

'9'殷国铸造“天德通宝”大铁钱,一当百。

'10'唐主遣使遗闽主曦及殷主延政书,责以兄弟寻戈。曦复书,引周公诛管、蔡,唐诛建成、元吉为比。延政复书,斥唐主夺杨氏国。唐主怒,遂与殷绝。

'10'南唐主李派使者送书信给闽主王曦和殷主王延政,责备他们不该兄弟之间兴动干戈。王曦复信,引用周公诛除管叔、蔡叔和唐太宗诛除建成、元吉作比喻。王延政复信,斥责南唐主篡夺杨氏天下。南唐主发怒,便与殷国绝了交。

'11'天平节度副使、知郓州颜遣观察判官窦仪奏:“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契丹,又与杨光远通使往还,引契丹自马家口济河,擒左武卫将军蔡行遇”。仪谓景延广曰:“虏若济河与光远合,则河南危矣。”延广然之。仪,蓟州人也。

'11'天平节度副使、知郓州事颜派遣观察判官窦仪上奏后晋朝廷:“博州刺史周儒把城池向契丹投降,又同杨光远通使往来,引导契丹兵从马家口渡过黄河,擒去左武卫将军蔡行遇。”窦仪对景延广说:“北虏如果渡过黄河与杨光远联合,黄河以南就危险了。”景延广认为他说得对。窦仪是蓟州人。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四卷

后晋纪五齐王中开运元年(甲辰、944)

后晋纪五后晋齐王开运元年(甲辰、公元944年)

'1'二月,甲辰朔,命前保义节度使石守麻家口,前威胜节度使何重建守杨刘镇,护圣都指挥使白再荣守马家口,西京留守安彦威守河阳。未几,周儒引契丹将麻自马家口济河,营于东岸,攻郓州北津以应杨光远。麻,契丹主之从弟也。

'1'二月,甲辰朔(初一),后晋朝廷命前保义节度使石把守麻家口,前威胜节度使何重建把守杨刘镇,护圣都指挥白再荣把守马家口,西京留守安彦威把守河阳。不久,周儒引领契丹将军麻从马家口渡过黄河,在东岸扎营,攻打郓州北津以接应杨光远。麻是契丹主耶律德光的堂弟。

乙巳,遣侍卫马军都挥使·义成节度使李守贞、神武统军皇甫遇、陈州防御使梁汉璋、怀州刺史薛怀让将兵万人,缘河水陆俱进。守贞,河阳;汉璋,应州;怀让,太原人也。

乙巳(初二),后晋派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义成节度使李守贞、神武统军皇甫遇、陈州防御使梁汉璋、怀州刺史薛怀让统兵万人,沿着黄河水陆并进。李守贞是河阳人;梁汉璋是应州人;薛怀让是太原人。

丙午,契丹围高行周、符彦卿及先锋指挥使石公霸于戚城。先是景延广令诸将分地而守,无得相救。行周等告急,延广徐白帝,帝自将救之。契丹解去,三将泣诉救兵之缓,几不免。

丙午(初三),契丹兵在戚城包围了高行周、符彦卿及先锋指挥使石公霸。起先,景延广命令诸将分地而守,不许相互救援。此时,高行周等告急,景延广延缓报告后晋出帝,后晋出帝自己带兵去救援。契丹兵围解除退去,三将涕泣地诉说救兵来得太慢,几乎不能免于一死。

戊申,李守贞等至马家口。契丹遣步卒万人筑垒,散骑兵于其外,余兵数万屯河西,船数千艘渡兵,未已,晋兵薄之,契丹骑兵退走,晋兵进攻其垒,拔之。契丹大败,乘马赴河溺死者数千人,俘斩亦数千人。河西之兵恸哭而去,由是不敢复东。

戊申(初五),李守贞等到达马家口。契丹遣派一万步兵修筑堡垒,在其外散布骑兵戍守,其余兵众数万人屯驻在河西,有船数千艘运渡兵卒。没有多久,晋兵迫近他们,契丹的骑兵退走,晋兵进攻其堡垒,攻下了它们。契丹兵大败,骑马过河的人被淹死几千人,被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