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8部分 (第2/4页)

厢排陈使,左林羽将军潘环为步军右厢排陈使。

'2'太原奏契丹入雁门关。恒、邢、沧皆奏契丹入寇。

'2'太原奏报契丹进入雁门关。恒州、邢州、沧州都报奏契丹来侵犯。

'3'成德节度使杜威遣幕僚曹光裔诣杨光远,为陈祸福,光远遣光裔入奏,称:“承祚逃归,母疾故尔。既蒙恩宥,阖族荷恩。”朝廷信其言,遣使与光裔复往慰谕之。

'3'成德节度使杜派威派其幕僚曹光裔去见杨光远,向他陈述依违朝廷的祸福,杨光远派曹光裔向后晋朝廷入奏,说:“杨承祚逃归青州,是因为母亲有病。既然承蒙朝廷施恩原谅,合族都感谢朝廷的恩惠。”后晋朝廷相信了他的话,派遣使者同曹光裔一道再次去安抚告谕他。

'4'唐以侍中周宗为镇南节度使,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张居咏为镇海节度使。

'4'南唐任用侍中周宗为镇南节度使,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张居咏为镇海节度使。

'5'唐主决欲传位于齐、燕二王。翰林学士冯延己等因之欲隔绝中外以擅权。辛巳,敕:“齐王景遂参决庶政,百官惟枢密副使魏岑、查文徽得白事,余非召对不得见。”国人大骇。给事中萧俨上疏极论,不报。侍卫都虞候贾崇叩阁求见,曰:“臣事先帝三十年,观其延接疏远,孜孜不怠,下情犹有不通者。陛下新即位,所任者何人,而顿与群臣谢绝?臣老矣,不复得奉颜色。”因涕泗呜咽。唐主感悟,遽收前敕。

'5'南唐主李决定传位给他的弟弟齐、燕二王。翰林学士冯延己等因此想隔绝朝廷内外来把持权柄。辛巳(初八),南唐主下敕令:“齐王李景遂参与决定庶政,百官中只有枢密副使魏岑、查文徽可以向天子陈奏事情,其余的人除非召对,不得进见。”国中人士大为惊骇。给事中萧俨上疏极力争论,疏被压下不予上报。侍卫都虞候贾崇叩首阁门请求接见,说:“为臣侍奉先帝三十年,看到先帝接见疏远之人,辛勤专致不敢懈怠,下边的情状还有不能上达的。陛下新即位,所依靠的是什么样人,便马上同群臣隔绝?为臣老了,不能再亲身得见陛下的颜色。”因而流泪满面,呜咽不已。南唐主感悟,急忙收回先前下的敕令。

唐主于宫中作高楼,召侍臣观之,众皆叹美。萧俨曰:“恨楼下无井。”唐主问其故。对曰:“以此不及景阳楼耳。”唐主怒,贬于舒州,观察使孙晟遣兵防之,俨曰:“俨以谏诤得罪,非有他志。昔顾命之际,君几危社稷,其罪顾不重于俨乎?今日反见防邪!”晟惭惧,遽罢之。

南唐主在宫中建造高楼,召集侍臣观看,众人都叹赏赞美。萧俨说:“只恨楼下没有修个井。”南唐主问他为什么。回答说:“因为这个不如陈后主的景阳楼而已。”南唐主发怒,把他贬官到舒州,观察使孙晟派兵防备他。萧俨说:“我是因为直言进谏而得罪,不是有异志。从前在顾命的时候,您老兄几乎把社稷引向危亡,那种罪过难道不比我萧俨更重吗?今天你反而来防备我呀!”孙晟惭愧惶恐,立即解除防设。

'6'帝遣使持书遗契丹,契丹已屯邺都,不得通而返。

'6'后晋出帝遣派使臣带着书信送给契丹,契丹已经屯驻邺都,不得通过而返回。

壬午,以侍卫马步都指挥使景延广为御营使,前静难节度使李周为东京留守。是日,高行周以前军先发。时用兵方略号令皆出延广,宰相以下皆无所预;延广乘势使气,陵侮诸将,虽天子亦不能制。

壬午(初九),后晋出帝任命侍卫马步都指挥使景延广为御营使,前静难节度使李周为东京留守。这一天,高行周率领前军首先出发。当时用兵的方略和号令都出自景延广,从宰相以下,都不能参预;景延广借着权势任性使气,凌侮诸将,即使是天子也不能制止他。

乙酉,帝发东京。丁亥,滑州奏契丹至黎阳。戊子,帝至澶州。

乙酉(十二日),后晋出帝从东京出发。丁亥(十四日),滑州奏报契丹兵到达黎阳。戊子(十五日),后晋出帝到达澶州。

契丹主屯元城,赵延寿屯南乐;以延寿为魏博节度使,封魏王。

契丹主耶律德光屯驻元城,赵延寿屯驻南乐,契丹任命赵延寿为魏博节度使,封爵魏王。

契丹寇太原,刘知远与白承福合兵二万击之。甲午,以知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杜威为副使,马全节为都虞候。丙申,遣石武卫上将军张彦泽等将兵拒契丹于黎阳。

契丹侵犯太原,刘知远与白承福联合二万士兵迎击。甲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