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页)
,越王勾践求和,贿赂吴臣伯嚭并送给吴王珍宝和美女西施,自己亲自为夫差牵马,吴王拒绝了伍子胥联齐灭越的建议,接受越国求和,转兵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最后一个霸主。在晋文公回晋即位的时候,有不少随从随他回国,结果这些人渐渐在晋国成为贵族,而晋国的国政亦落入智、赵、韩、魏、范、中山这些贵族的手上。公元前455年,晋国贵族只余下智、赵、韩、魏四家,智氏出兵攻赵氏,并胁迫魏韩两氏出兵。战事持续两年,后赵氏游说魏韩两家倒戈,灭智氏,瓜分智地并把持晋国国政。公元前438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幽公仅余绛、曲沃两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立韩赵魏三家为侯国,即为资治通鉴中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另一种分法就是以《战国策》记述为分界点,以公元前476年为分界点,我采用《资治通鉴》的分法)。据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
战争,其实是没有正义非正义之分,在电影《墨攻》中那些老百姓就是说这句话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奔走,希望寻到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对于老百姓而言,战争最后的结局就是从一个统治集团的血腥统治下转别为另一个统治集团。最近在网络上点击率很高的是小布什关于对伊拉克战争的说明,其实,这场战争的发起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美国想打伊拉克,美国想控制长期以来在前苏联保护下的伊拉克,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是谎话,有没有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益和权力。秦国的战争也是这样,作为统治集团的其中之一,而且大家的地位都相差无几,发动战争的主动权不在于你,也不在于劳动者,这是利益权衡和欲望的实线之路。尤其进入春秋时期,各个统治集团的欲望都像火一样燃烧着,周王室这个名义上的共主在没有任何地位的情况下存在着,谁先站出来谁就最先取得发言权,就能获得和周王室一样的权益,当然这时候大家看到的不是东周王室,大家看中的主要是商、西周时的统治地位,甚至更远一些。在这种情况下,为统治集团服务的文人们首先想到尧、舜、禹这些先古时代的“德高望重”共主。
这个时候我们的圣人——孔子出场了。 。 想看书来
羌笛东进(3)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在这里赘述孔子,真正的原因是他对后世的影响超越了他活着的时候,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还生活在他的阴影下。当然,这不是孔子一个人能够做到了,还有很多人前赴后继来不断完善孔子的理论。
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贵族,属于商殷的后人,知道她的父亲做了鲁国的大夫,他们一家才算是在鲁国安家。孔子本人也曾在鲁国做过一段时间的小官。在社会不断变迁中,他看到鲁国的政权逐渐下移,堂堂国君已无实际的权力,实际权力都掌握在孟孙、叔孙、季孙等士大夫的手中。城市,在当时不是随便任何人都可以建的,建立一个城市就相当于多了一个城市国家,这种形式我们在希腊雅典的社会构成中已经见到了。而现在的鲁国士大夫们都建有自己的城市,那不等于他们都有各自的国家。于是我们的孔夫子就暗中教唆自己的高足子路设计毁坏了叔孙、季孙的城市,只留下孟孙的城市没办法毁坏。凭借这点功绩我们孔老夫子还做了一段时间鲁国的宰相职务。可是后来他就失意官场,再也无法做官,只有周游列国收徒讲学,宣扬西周的文物般制度。孔子在执政期间是很能杀人的,而且是只要不符合自己口味,杀死自己的政敌(其实也不算啥政敌,只是执政的理念不同而已)从来没有理由,并且对改革坚决法对,例如杀少正卯。说起来孔子杀少正卯很可笑,公元前497年,在孔老夫子摄行鲁国宰相第七天,他便对少正卯痛下杀手,罪行就是“聚众结社,鼓吹邪说,淆乱是非”,也就是说少正卯也是开馆讲学了,和孔夫子后来的职业一样。在春秋时期,开馆讲学应该是很平常的事,可是孔夫子的眼里却揉不得沙子,就这样孔子就站在礼的角度,将少正卯验明正身就地正法。我们从少正卯的罪行来看,少正卯也就是对已经非常腐朽的礼治进行了评判。无论怎样说,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最终没有走出孔夫子礼治的阴影,始终是孔夫子的试验田,也许是这个原因,后来的人总喜欢将史书——《左传》认为是孔夫子的著作。
其实,在共主——周王室没落后,所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