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盅≡窀�判阄拿鞯墓ぞ撸�坝攀ち犹�钡纳�娣ㄔ蛟谡秸�懈��视谩! !�

羌笛东进(2)

本来在我的写作计划中是没有羌笛东进剩余的部分,在昨天和朋友喝酒的时候谈论起关于秦人转变为秦国后的一些事情,尤其是关于秦国后继战争,朋友们有不同看法。一部分人坚持秦国在占据三大地后发动的战争是正义,因为有了这种动力,秦国才会强大;另一部分人认为,秦国后继的战争是秦国人好战的情绪的发泄,消耗了秦国的实力,尤其是与魏国结仇,让秦国孤立起来,得不偿失。朋友们喝酒的量都是公斤级的,拿烧酒当白开水喝,在这样情况下,酒醒之后谁也记不得自己到底说了啥话,但是这对我而言,无疑或多或少给一点提示。

史称“春秋”,得名于鲁史《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 春秋初期,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余个,最大的是给周公的封地——晋,下来就是荆楚之地的楚和占据周王室故地的秦国,在这三个国家中文化最发达的应该算晋国,而发展速度最快的要数占据山东半岛的齐国,而诸侯王国会盟、征伐事迹可以追寻的不外乎就是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各个诸侯王国在周平王这个形式上的共主的眼皮底下大肆动作,解盟、征战,你方唱罢我上台,我们私下里先干一仗,等仗打完了事情闹大了,大家会到周王室那里去争取一个对话的机会,但是不到一百年以后,谁也不在乎周王室的存在,开始依附新的霸主为自己作主,先后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继位,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井田制度,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然后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抗击夷狄,终于在周僖王三年(前679年)成为霸主。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他,订立了召陵之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自此,齐桓公建立了会盟霸主的制度。齐桓公死后,五公子夺位,齐国内乱不止。据说,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互相战争,箭矢射到了齐桓公的尸体上,都没有人顾及。南方的楚国兴起,消灭了其北方的几个小国之后将矛头指向中原。宋襄公以抵抗楚国进攻为名试图再次大会诸侯以成为霸主,但宋国实力威望不足。宋襄公十五年(前638年),宋楚两军交战于泓水。楚军渡河时宋大司马子鱼建议宋襄公“半渡击之”,宋襄公称趁敌渡河时攻击是为不仁不义拒绝建议;楚军渡河后子鱼建议趁楚军列阵混乱之时攻击,宋襄公再次以不仁不义为由拒绝。楚军列阵完毕后发起攻击,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中箭,次年因伤重而死。楚国称雄一时,楚庄王成为春秋第二位霸主。北方的晋国,和周王室同宗。公元前633年,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次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成为霸主。晋文公死后,秦穆公谋求向东方发展,被晋所阻,崤一战,秦全军覆没,转而向西,吞并了一些戎狄部族,称霸西戎。楚国在城濮之战后,向东发展,灭了许多小国,势力南到今云南,北达黄河。楚庄王改革内政,平息暴乱,兴修水利,国力更为强大,竟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祭天地的鼎的大小轻重,意在灭周自立,此即“问鼎”一词的来源。公元前597年,楚与晋会战于邲(今河南武陟东南),大获全胜,不久又进兵围宋,晋人不敢去救,于是中原各小国纷纷归向于楚,楚人称霸中原。后来晋楚两国再度爆发两次大规模战役(公元前576年的鄢陵之战和公元前557年的湛阪之战),虽皆以晋国获胜收场,但楚国在中原地区仍与晋国保持势均力敌的态势。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于是由宋发起,公元前579年和公元前546年,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此后战争大大减少。当中原诸侯争霸接近尾声时,地处江浙的吴、越开始发展。吴王阖闾重用孙武、伍子胥等人。公元前506年,吴王以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吴军攻进楚都郢,伍子胥为父兄报仇,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公元前496年吴军挥师南进伐越,越王勾践率兵迎战,越大夫灵姑浮一戈击中阖闾,阖闾因伤逝世。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父报仇,起兵打败了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