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物学家安塞尔1903年认为,原生殖细胞是未分化的,它是发育成精子还是卵子,要看容

纳它的性腺属于哪一种类型,是睾丸还是卵巢。无论如何,两性的原生殖细胞毕竟有同

等数量的染色体(这是有关物种的特征),这些染色体的数量在两性极为相似的发育过

程中被减少了一半。两种配子在这些发育过程(在雄性叫精子生成,在雌性叫卵子生成)

终结时几乎完全成熟,变成了在某些方面差别巨大的精子和卵子,如下面提到的。但是,

两种配子各自都有一组单倍的、数量相等的染色体。

人们今天都十分清楚,后代的性别取决于受精时的染色体构成。随着有关物种的不

同,雄性配子或是雌性配子造成了这种结果。在哺乳动物造成这种结果的是精子。它们

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精子,一种含有X染色体(卵子全都含有这种染色体),另一种含

有Y染色体(卵子无这种染色体)。除了X和Y染色体,卵子和精子还含有一组数量相等

的染色体。很明显,当精子和卵子受精结合时,受精卵含有两组完整的染色体,构成了

该物种的数量特征——如人有48个染色体。如果受精是由一个携带X染色体的精子完成

的,受精卵就会含有两个X 染色体,便会发育成女性(XX)。如果带有Y染色体的精子

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就会只有一个X染色体,便会发育成男性(XY)。鸟类和蝴蝶的情

况正好相反,但确定其性别的原理仍然一样,含有X或Y的卵子决定后代的性别。在遗传

方面,孟德尔(Mendel)定律表明父母起着同等的保护染色体含有的遗传因基就被同等

传到卵子和精子那里。

这里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是。两种配子,任何一种都不可以被看做是优于另一种的;

它们一旦结合,便都会在受精卵中失去其个体性。有两种常见的假说(至少在基础生物

学意义上)是明显错误的。第一种假说,即雌性被动说,已为新生命源于两种配子结合

这一事实所推翻;生命的火花不是一方的专有财产。卵子的细胞核,是严格对称于精子

细胞核的生命活动中心。第二种错误假说与第一种相反,似乎并不妨碍两种配子的共存。

这种假说大体上认为,雌性本原保障了物种的永存,而雄性本原具有一发即逝的性质。

实际上,胚体不但使母亲的而且使父亲的种质得以延续,并以雄性或雌性的形态把它们

一起传给后代。可以说,这是一种雌雄同体的种质,它活的时间比雄性个体或雌性个体

还要久,而这些个体无论何时生出的后代都是这种种质的体现。

这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注意力转向卵子与精子的较次要差别,这些差别是十分有趣

的。卵子的主要特质在于,它是作为养育和保护胚体的一种手段提供的;它把胚体将来

用以建立组织的储备物质,把不具备活力而只属于惰性物质的卵黄贮藏起来。因此卵子

很重,一般呈球形,相对来说大些。鸟卵的体积是有目共睹的;女人的卵子几乎和一个

句号一样大小(直径0.132-0.135毫米),但人的精子要小得多(长度只有0.04-0.

历毫米),所以1立方毫米能容纳6万个精子。精子有一条线状的尾巴和一个很小的扁平

椭圆形的头,头部含有染色体。任何惰性物质都没有把它压垮,它充满了活力。它的整

个结构都适于运动。而决定胚体未来的卵子却是静止的;它存于雌性的体内,或在外面

水中漂浮,被动地等待着受精。是雄性配子将它搜寻到的。精子始终是个裸露的细胞;

卵子则根据物种的不同,可能有壳和膜的保护,也可能没有这种保护。但不管怎样,只

要精子一遇到卵子,就会压在它下面,有时会用力摇晃它,最后钻进卵子里。这时它的

尾巴脱落了,头却在增大,变成雄性细胞核,并移向卵子的细胞核。这时卵子会迅速形

成一层膜,阻止其他精子进入。海星和其他棘皮动物在体外受精,所以很容易观察到精

子像光环似的环绕着卵子,向它发动猛烈进攻。这里的竞争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它发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