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2/4页)

箕闳离开他们到后堂去了一下,把金子放下。天宝阁有一百多平方米,是满大的居室,里面摆了许些架子放东西,墙壁上、书案上,也都放了许多东西,什么东西都有。不过,这间收藏室虽名为天宝,但王莽看到里面真正的宝物并不多,是以武器居多,以及一些充满西域情调的古怪东西。也摆了许多书,这里应该是陈汤的书房。

殿正中央,令人触目地挂着一张弓,弓的前面,是陈汤的书案,上面还摆着一简竹卷。想来在他来之时,他或许正在这儿读书。不过,王莽没问,这是不礼貌的。但这张弓的样子似乎很硬,看上去也不精美,不知陈汤为什么要把它挂在正中,难不成是他自己用的?

“你可以取下来看的,不妨拉一下试试。”

陈汤对他说道。

王莽把弓取下来,放在手上仔细地察看,在弓的下方,浅浅地刻有几字:“飞将军李广用”几个字,这是飞将军李广用的弓?他有点意外。

“没错。这是飞将军李广用过的。”

陈汤仿佛看到了他的心思,在他身后说道。

王莽摆开架势拉了一下,弓很硬,他没有强开,再看了几眼,挂回墙上。李广虽有威名,但自从他的孙子李陵投降匈奴后,李氏家族就已名声扫地,不知道陈汤为什么还要把他的弓挂在这样显眼的位置上。

“我知道你是会奇怪我为什么会把李广用过的弓收藏在这里的。每个初次来参观的客人,都会这样奇怪。”

陈汤仿佛是自嘲似地说。

“不,我没有奇怪,飞将军是打匈奴的英雄,陈将军也是打匈奴的英雄,自古英雄惜英雄,英雄重英雄,陈将军以此弓纪念李将军的功勋,对晚辈也是个教诲。”

王莽回答说。

“李广屡建奇功,这一点,最为世人赞叹。然而,他人不走运,这也是最为世人所叹息。如今李氏家道中落,我们就应该因此而把他的贡献遗忘了吗?”

陈汤同情道。

李广镇守边疆四十年,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却终不得封侯。与他相比起来,陈汤自己的遭遇,只能说是有些坎坷了。

“冥冥中,一切由上天所注定了。”

王莽说。这个话题比较敏感,他不敢细谈,而且,他对事情的原委也不是很了解。但陈汤却有同病相怜之感。

“在冥冥中,有天道运行。我们之一切行为,难道不也是因为天道吗?军臣单于能够逃脱,是因为天道;伊稚斜单于能够逃脱,也是因为天道;于单不得不向汉朝投降,是天道;郅支单于的灭亡,也是天道。我们无法逆天而行,我们只能应顺天道。”

对陈汤的话,王莽十分同意。

“逆天而为,乃是自取灭亡。”

军臣单于是冒顿单于的孙子,误中汉武帝奇计,亲率十万骑兵入侵。汉武帝则埋伏下三十万大军等着他来,军臣单于在进入埋伏圈前突然退兵,逃过死劫。伊稚斜单于是军臣单于的弟弟,于单是军臣单于的儿子。军臣单于死后,伊稚斜打败于单夺取王位,于单向汉朝投降。元狩四年,汉武帝令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各领兵五万马*伊稚斜单于。李广要求参战,汉武帝不同意。因为他总觉得李广运气不好,出征时总遇状况。后经不住李广一再请战,才命他为前将军随卫青出征,他的幼子李敢随霍去病出征。

卫青得知伊稚斜单于去向后,亲领精兵正面突进,令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从东路迂回。卫青行军千余里,穿过大漠与伊稚斜单于交战,以五千骑兵取得歼敌二万的辉煌胜利。但李广和赵食其因迷路错过军期,未能与卫青会师,让伊稚斜单于得以逃脱。另一路由霍去病指挥的部队,则取得歼敌七万余人的胜利。远征军班师回朝,李广因未能参战而愤愧自杀。汉武帝之英明,也确实不是一般的。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倒霉起来,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但我们总是要尽我们的努力,顺天道,尽人事。漠北之战,李将军一生英雄,最终还是无功而还,徒令后人叹息,然而,他做了他应做的。”

王莽也叹息说。天命,到底谁能知?

这时,箕闳手握着宝剑走到天宝阁中来,黄金已经放下。

“我已派人通知张军侯过来了。”

他向陈汤报告说。

“很好。很好。哎,匡丞相的剑正好放在这里。你说呢?”

陈汤心情愉快地指着一个架子说,架子正中放着一把马刀,马刀上空着一个大格子,正好用来放剑。箕闳去找支座,在空格子上摆好,然后把玉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