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2/4页)

去了风头,如此停停走走,整整一月之后,方才回到京城。

崇武皇帝再开隆恩,率文武百官于德胜门外迎候,携护国郡王谭天共乘龙辇入城,谭天也由此成为了大陈朝唯一一个三次得到如此殊荣的殊勋功臣。

大陈自定鼎立朝以来,便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每凡大战获胜之后,便由皇帝自掏腰包,在禁宫御苑之中排开庆功大宴,宴请一众功臣名将,崇武皇帝自然也不例外。

一场隆而又重的接风宴后,崇武皇帝当众宣布四月二十六这日,天子将用内库的皇帝私房钱,大宴这一次平叛地所有征战有功地将领,同时檄文天下,追缉护国郡王两个逃家在外的儿子,无敌公与逍遥侯。

酒宴过后。群臣散去,兴致颇高地崇武皇帝执子侄之礼对被他单独留下的护国郡王谭天躬身行了一礼道:“天下平定全为郡王之功,今日咱们不讲君臣,只论情份,赵麟多谢叔父全心辅佐之恩。”

谭天虽然喝了不少酒,可没有丝毫糊涂,哪里能受天子如此大礼。慌不迭托住崇武皇帝的手臂,急道:“陛下这是要折杀臣的。”

崇武皇帝笑道:“朕有一事相求叔父。万望叔父不要推辞。”

谭天苦笑道:“陛下有事,只管吩咐就是,臣纵死不辞。”

崇武皇帝眸中现出两道诚挚的光芒,缓缓道:“朕晓得叔父这两天就会给朕送来致仕的奏折,朕也晓得叔父心中顾虑的那些功高震主之类地事情,但是朕在这里还是要说一句,朕希望您留在朝中帮朕。今天朕不是以皇帝的身份命令您,而是一个晚辈在寻求长辈地庇护与扶持。”

“这……陛下您……”

天子已经把话说到了这等交心的地步,谭天再无别的选择,只得心中轻叹了一声,躬身行礼道:“臣遵命就是。”

崇武皇帝大喜,效法古代明君请贤拜相的国士礼数,后退一步同样拜了一礼道:“朕为了大陈的万里江山与万万百姓,多谢郡王。”

谭天的心中感动与无奈交杂。滋味颇有些复杂,同样一躬到地道:“陛下所托,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君臣又聊了许多国事政事,谭天方才告退,待他走得远了。崇武皇帝的面上忽然现出一个谭志豪时常挂在嘴角地坏笑,得意的自语道:“以诚相待,以国士之礼对之,护国郡王终于算是入了朕的夹袋。”顿了顿眉头忽又蹙了起来,无奈的摇头道:“郡王忠公体国,为人方正,倒是最好对付,可是那两个混账小子一个早早就逃得无影无踪,另一个似条泥鳅般滑不留手,当真是叫朕没有下嘴的地方……唉!叫朕伤透脑筋!”

就在崇武皇帝为了怎么将难以对付的谭氏两兄弟收到麾下任用而头痛的时候。谭志豪也在头痛。江湖茫茫,到哪里去寻找那个滑溜至极的弟弟谭亦心?

当初皇帝老大答应过他。只要有弟弟谭亦心顶缸,他便可以到江湖过那自由自在逍遥无比地日子了,因此一入了武昌城,他便交待龙在野与吴悠然这两个把兄弟,一定要死死盯住谭亦心,毕竟这小子已经有过开溜的前科了,这一次可不能再让他跑了。

然而谭志豪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人算虎时,虎也在算人,谭亦心又岂是一盏省油的灯,早便发现了自己这个哥哥的不良心思,刚刚入了武昌没几天的工夫,便寻了个空子开溜了,而龙在野派在他身旁盯梢地三个黑卫,尽被他点了穴道丢在了角落,身上还挂了张纸条。

上写:字喻吾兄,古往今来兄弟阋墙同室操戈,惨事比比皆是,所图者不过权利二字,大至至高皇权,小至铢亩田地,皆可令世间俗人罔顾亲情血脉,大打出手仿如死敌。兄本非俗人,却为何于大战之后,遣人暗中谋弟,莫非惧弟谋夺功名爵禄乎?兄大谬,兄为长子,理当继承家业,弟从未心存妄念,今弟流浪江湖,从此离开是非之地,以释兄之猜忌。望兄体之悟之,替弟照顾爹娘二老以尽孝道,爱护三弟亦冲以为兄谊。弟亦心临别洒泪顿首。

看罢此信,谭志豪的肺头险些气爆,早在京城便听说谭亦心的利害,他还没有当真,此时终于领教了厉害,这个小子损的可以,跑便跑吧,竟还倒打一耙,将一盆污水全数泼到了他的身上。

谭志豪胸中越怒,面上的笑容反而越加灿烂起来,只不过这笑容叫人看着有些毛骨悚然罢了,就连最单纯的欣欣,都不自禁的拉着月华担心道:“月华姐姐,师兄莫不是被气得傻掉了。”

“有意思,有意思……便当这纸书信是你这个弟弟对我这兄长的挑战书了,到底这盆污水泼在谁的头上,只怕还不一定哩……”谭志豪脸上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