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1/4页)

待王林念罢圣旨,立时恭敬讨好道:“王林在这里给郡王千岁道喜了。”

同样封赏隆厚的其他有功将领立时随和着一块给自己最尊敬地统帅道起喜来,谭天面上挂着一丝自若笑意,心中却有些沉重起来,水满则溢,月盈而缺,谭氏一门这一王一公一侯看起来风光无比,实则背后隐藏着无限的危机。

自古以来,无数威胁到皇权的功臣大将的下场,足以令精研史籍通晓人心的新任忠勇护国郡王心中警醒。

一番道贺之后,王林又捧出第二道圣旨,行到那群自缚双臂跪倒在地的叛臣身前,高声朗喝起来。

第二道圣旨并未出乎人们的意料,崇武皇帝全然依从了谭天密奏中的所言,赦免了所有叛臣的死罪,将这些人抄家之后发配到南疆,终生不得再回中原。

“谢陛下不杀隆恩!”

一众在死亡阴影的威胁下足足煎熬了半月之久地叛臣至此时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好死不如赖活,谁也不愿意死,对于此时地他们而言,活着就是最大的愿望。

然而这时却有十三人跪行而出,为首那人叩首道:“启禀钦差大人,我等身受主人大恩,如今主为臣死,为臣者亦不愿苟活,只想随主同死,但求钦差大人能够饶恕家中老小。”

眼见着这十三人甘愿与主同死以报主恩地行径,其后地一众叛臣尽都羞惭的低下了头颅。鄂王舍身以全部属百姓之性命,如此高义,千古未闻。

赵吉平静无波的面上终于出现了一点波动,却又转瞬即逝,然而已是一片死寂的一颗心中,重又生出了几许涟漪,仿佛又活了过来。

王林冷冷的望了面前不识时务的十三个人。哼了一声却未搭理,转身又行到赵吉的身前。从身旁侍卫所托金盘中捧起第三道圣旨,高声呼喝道:“叛逆赵吉接旨。”

赵吉淡然一笑,飒然卓立道:“我那皇侄有什么话就说吧,本王反正是将死之人,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王林地脸色变得难看到极点,但是想到临行前崇武皇帝的吩咐,又生生忍了下来。也不再管赵吉怎样,径自打开圣旨朗声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鄂王赵吉身受先帝隆恩,却不知自守,觊觎大宝,妄动刀兵,勾结外虏。暗刺朝臣,置大陈江山社稷于水深火热,罪恶滔天,乃在不赦。然朕上体天心,心存仁厚,不愿兄弟阋墙。同室操戈,今特赦赵吉死罪,剥夺王爵,禁于武昌城外之清林寺,望赵吉能体朕心,幡然悔悟,如此朕心乃安。”

赵吉愣了,彻彻底底地愣住了,自古以来皇权之争便为你死我活,严酷而惨烈。从无宽恕可言。这场天下之争他败了,自忖必死。索性放开了一切,恣意妄为,却万万没有料到他的亲侄儿竟还会感念亲情,赦了他的死罪,这极度的意外令他的脑海中一片空白,再无一丝一毫思想。

武胜门外,一片鸦雀无声,便是连谭天这等人物,也被这第三道圣旨所震。

“仁君啊!当今万岁当真是旷古绝今之仁厚之君,罪臣罪该万死,罪臣罪该万死!”

当先反应过来的正是要陪赵吉殉死十三人中的一人,能陪主殉死地必是忠厚之士,听闻当今圣上竟是如此仁厚,怎不愧疚欲死,故主得能不死,心情激荡之下,竟然失态至痛哭流涕,大声疾呼。

这一刻,所有人皆为崇武皇帝那山高海深一般的宽厚仁慈的胸怀所感,齐齐跪倒在地,齐声称颂道:“陛下仁厚,陛下仁厚……”

赵吉默然许久终于谓然一叹,缓缓跪倒在地,曾经高傲的头颅紧紧贴伏于地,黯然道:“罪臣赵吉接旨。”

面对崇武皇帝那包容一切的仁善宽厚,纵使如赵吉这等人杰,也情不自禁的生出了自愧不如的臣服念头:“皇侄,王叔我输了……”

而谭天原本沉重的心中却生出了一丝希望,当今陛下如此仁厚,或许谭氏一门地祸事可以消弭于无形了。

当今万岁赦免了鄂王死罪的消息很快传遍武昌与荆襄各地,一时间心感鄂王恩义的各地百姓尽都不约而同的山呼万岁,崇武皇帝因为谭志豪这个牛皮将军的原因,而得的“古往今来史上第一白痴皇帝“地名头终于扔脱,“古今第一仁君”的称颂从此流传开来。

十五日后,随着各地叛军的遣返,平叛大军也开始各回驻地,局势彻底平定下来,在一千禁军的护送下,忠勇护国郡王谭天与钦差大太监王林一同启程,赶赴京城。

一行所过之州县,地方官员莫不竞相出迎,隆重款待,往日里风光无限的钦差大人,这一次却被百年来首个外姓封王的护国郡王谭天完全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