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 (第2/4页)

与沛县的百姓向曾国藩告状,曾国藩下令驱逐湖团人。

谋士说,现在捻军势力强大,如果激发矛盾,湖团人有可能加入捻军。曾国藩觉得有理,便派刘松山领兵驻扎在湖团,团民都携带农具回到山东。曾国藩拨出四万两银子,令原籍牧令加以抚恤,徐州境内安定下来,便设同知官员治理。

这时张宗禹率部从新野向东北方推进,袭击舞阳、郾城和禹州,抵达###,距郑州不过百里,向黄河推进,将要渡河,被直隶水师击退。张宗禹部东进山东曹州,袭击定陶、菏泽、巨野和郓城,击败山东清军杨飞熊部和王心安部。

任柱与赖汶光的部队从河南光州北上息县和正阳,再北上项城,东进沈丘,张树珊率领所部湘军出击。捻军一个昼夜向东南推进二百里,达到安徽的江口集,军锋指向北面的蒙城和亳州。

刘铭传率部追踪到了颍州,与捻军交战。鏖战许久,捻军包抄黄桂兰的部队,攻势猛烈。刘铭传下令发射炸炮轰击,安徽清军也来增援,捻军才迅速撤退。

任柱与赖汶光所部于4月下旬照原路返回河南,奔向沈丘的槐店。张树珊领兵在周口至项城之间的苑寨拦截,捻军又分兵从左右两翼包抄,将要合围,张树珊与弟弟张树屏所部前后夹击,才突出包围。

捻军从周口渡河,向东北方长驱推进,奔向山东巨野。刘铭传部紧追不舍,两军旌旗相望,终于在巨野西南方的乌官屯和龙堌集搏杀。捻军两次大败,南下成武,前锋抵达江苏睢宁和安徽颍州,北袭亳州。清廷派侍讲学士刘秉璋率部协助徐州的驻军,刘铭传部在济宁休整。

曾国荃从湘乡北上武昌到任后,淘汰湖北的冗军,增加六千名湘军,委派记名布政使彭毓橘和提督郭松林为大将,统领湘军部队。他还把旧部曹仁美从湘阴调来,让他与郭松林一起在湖北招兵。

捻军的几万名骑兵东奔西突,一跑就是三千里,湘军往往连捻军的影子也看不见。曾国藩已增调李昭庆、刘秉璋和杨鼎勋各部作为机动的游击部队,又因福建和广东已无战事,调鲍超的一万二千人北上,与湘军和淮军的各路部队会合,所部超过了八万人。

321

徐寿与华衡芳等人“放大”续造的新船于4月份完工,在金陵下关公开试航。

据《字林西报》报道,这是一艘明轮式的轮船,重二十五吨,长五十五尺。使用高压引擎,单汽筒直径一尺,长二尺。主轴长十四尺,直径二寸四分。汽锅长十一尺,直径二尺六寸。船舱设在回转轴的后部。

新轮船在长江试航,顺流时速约为二十八里,逆流时速约为十六里。

《字林西报》的记者一直在跟踪关注着中国的造船业,认为徐寿与华衡芳等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成功地制造出这样高水平的轮船,表现出了中国人令人惊叹的机器智能,赞叹中国人具有制造机器的天才。

徐珂在《清稗类钞》中也记载了这个事件。他说:

同治丙寅三月,造成木质轮船一艘,长五十余尺,每小时能行二十余里。文正勘验得实,激赏之,赐名“黄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866年,同治五年(7)

曾国藩上奏清廷,特地给徐寿颁发了“天下第一巧匠”的匾额,以示表彰。

以往有许多人认为,在安庆下水试航的那艘轮船名叫“黄鹄”号,也有人以为在金陵下关试航的这艘“黄鹄”号才是中国制造的第一艘机动船,其实都是误会。

后来,徐寿等人受曾国藩指派,又随金陵机器制造局的一部分被李鸿章带往上海,接收了曾国藩委托容闳从美国采购回国的机器设备,连同向美国商人买来的旗记铁厂等企业一起,组建成规模更大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负责修造枪炮和制造轮船,成为洋务派举办的最大的也是最为先进的军事工厂和造船企业。

湘军中的另一个洋务派领袖也在积极地筹办轮船的制造。左宗棠认为兵船借不如雇,雇不如买,买不如自己制造。他于6月25日上奏,请求购买机器,募雇洋匠,试造轮船。

这件事很快就有了进展,左宗棠于8月19日设立福建船政局,也就是马尾造船厂,主要由铁厂、船厂和学堂三部分组成。雇用约两千名工人,专门修造轮船。

制造轮船的机器和材料,是从法国购来的。初期聘请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为正副监督,总揽船政事务,并雇用几十名法国技师和工头。创办费用银四十七万两,常年经费自本年起,每月由福建海关拨银五万两,后来又由茶税中增拨二万两,建成了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