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 (第1/4页)

汪海洋死后,他的部属共推偕王谭体元主事。太平军的兵力仍有二十万,占据嘉应州城,与湘军相持。

郭嵩焘屡次写信给左宗棠商议,只要令刘典所部从葵岭移驻小密,令广东清军郑绍忠部移驻芹菜洋,便可以合围嘉应州城,将太平军聚歼在城内。

可是,各路部队迟延不进。曾敏行非常气愤,说:“我的部队兵力少,不足以对付敌人的大部队,请派我部推进到七圩,以等待友军到来。”

2月7日,曾敏行部刚刚抵达七圩,还没扎营,太平军就分兵猛扑过来。两军搏战一整夜,太平军已全军抵达小密,奔赴黄沙嶂,围城的各路军队都没发觉。

七圩距离小密很近,太平军侦察到湘军将要合围,便用一支部队拖住湘军,而主力从河南突出,以图日后振兴。 。。

1866年,同治五年(2)

娄云庆率部半夜入城,城内空虚无人,湘军才知道太平军已经突围而去。

太平军进入黄沙嶂后,置身于万山丛中,茫然不知去向。鲍超等部追了上来,军士们登上高处喊话:“扔掉武器,可以免死!”太平军放下武器,跪下请降。投降者共有十多万人,太平军将领七百三十四人被俘,都被斩首。

在这次作战中牺牲的太平军战士,可以统计的就有一万六千人。自从太平军起义到失败,还没有见过如此轻易的杀戮。

王德榜所部俘虏汪海洋的妻子张氏及其养子汪长林等三百多人,将他们全部处死。另有男女百姓一万多人,由此得以脱身。

到此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太平军已被全部镇压。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到这时余波已平。

清廷对黄沙嶂一役论功行赏,王德榜升任福建布政使。鲍超部将孙开华战功卓著,由总兵升任提督。唐仁廉获赏黄马褂。

在太平天国的余烬最后熄灭的日子里,英国人呤在他二十六岁生日那天,即1866年2月3日,写完了他的著作《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呤在这本书里展示了一些证据,试图让世人看到太平天国运动的许多真相。他预言太平军将会像不死鸟一样,从他们以前的光荣的灰烬中复活起来。

318

清廷在甘肃的部队,在上一年已经崩溃,只有杨岳斌的湘军和曹克忠的部队能够与回民起义军相持。

起义军于1月17日袭击兰州东南方一百多里的甘草店,湘军营官余华中枪阵亡。金县守将杨明海率部将起义军击退。

杨明海是长沙人,早年进入湘军水师,1860年曾转战安徽,参加枞阳、殷家汇、池州等战役,升为都司。1862年与湘军各部攻打东梁山和金柱关,负伤不下火线,战后以总兵记名,获得“忱勇巴图鲁”称号。1863年与太平军大战九洑洲,战后以提督记名。在金陵小沙口战斗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右股被子弹击穿,仍然率领哨船强行渡江,从陆路进取苏州,战后被授予山东兖州镇总兵,率部留在苏州驻防。杨岳斌出任陕甘总督时,回乡募兵,赴任时调杨明海招募兵勇,随他一起上任。

杨明海这次击败起义军,得到“格洪额巴图鲁”的称号,在名号上升了级。

曹克忠部于1月28日在新市打败了起义军,傅先宗率部追赶到定西附近的漳县,又将起义军击败。

自从甘肃清军溃散叛变以来,起义军的势力更加强盛,从隆德、静宁西往兰州,六七百里地面到处都是起义军。杨岳斌只靠着自己统领的湘军护卫驿道的畅通,上奏请调湘军健将协助自己。

他在奏疏上说,他抵达甘肃以后,兵力不足,军饷匮乏,本来打算用现有的兵力图谋进取。但是陶茂林部先已溃散,兵员大减,雷正绾的勇丁又接着叛变,兵力更加不足,所以他不得不请求增兵。而周达武部在四川作战,不能前来。萧庆高部防守陕西边界,也没有前来。鲍超所部则已奉调去了江西,李鹤章又奏请将他留在江南。蒋凝学则请假回了家乡,金国琛因事留在安徽,一时不能赴任。

杨岳斌说,邻省派不出增援部队,朝廷批准从东南调来甘肃的各支部队,又无法及时赶到。现在河州与狄州的造反武装影响南部,平凉和固原的造反武装影响东部,宁夏与灵州的造反武装影响北部,凉州和肃州的造反武装影响西部,几乎是攻不胜攻,防不胜防。他如果株守省城,部队缺粮,最终会坐困城中。如果领兵出西安攻击,则可能动摇根本。考察对方的势力,再计算自己的兵力,实在是分拨不过来。

杨岳斌说,据他所知,记名提督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