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4页)

水。等到他爬上船以后,林则徐笑道:“这就是你的见面礼?”一句话化解了尴尬,也消除了左宗棠的紧张心理。

二人神交已久,初次对面,如见故人。他们在江上饮酒畅谈,无所不论,直到天明。左宗棠精通舆地和兵法,林则徐早有所闻,谈论中特别提到西北问题。

1852年(咸丰二年)(14)

林则徐将在发配新疆期间搜集的材料和他制定的战守计划,以及沙俄在中国边疆的政治军事动态,全部交给左宗棠。临行前,林则徐写了一副对联相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他又注视着左宗棠的眼睛说:“东南洋夷,或许有别人能够抵御,而日后西定新疆,非君莫属!”

林则徐回到福建后,身染重病,知道来日不多,命次子林聪彝代写遗书,向咸丰皇帝一再推荐左宗棠,称他为“绝世奇才”、“非凡之才”。

从此,左宗棠这个名字,引起了清廷的注意。

1852年,当和左宗棠一样科场不得志的穷书生洪秀全指挥的军队攻打长沙时,左宗棠终于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命运没有辜负他的苦读。由于名声在外,在清廷急需人才对付太平军起义的时候,他注定会有一番作为。

和江忠源一样,左宗棠也是做好了准备的人才,当机遇到来时,他立刻就可以做出显著的成绩。

不过,左宗棠的志向,并不止于守住长沙。他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在长沙地区,将太平军一举聚歼。他的想法,与江忠源不谋而合,两人很快就变成了知心。但是,他的地位,比江忠源更加卑微。他们两人心怀大志,却显得十分孤独,无法引起云集长沙地区的清军高官的注意。

20

已被革职正在戴罪效力的赛尚阿,于10月21日到达长沙。清军的各路增援部队在长沙集结,总兵力将近五万。但是,太平军现在羽翼丰满,在兵力上超过了清军。面对强敌,清军增援部队都在距离长沙城几里的地方扎营,相互顾盼,不肯再向前进。

太平军为西王的战死而愤怒,派出新入伍的矿工挖掘地道攻城。

在对全州和长沙的攻坚战中,太平军已经摸索出了一种以后经

常使用的攻城战术,就是挖掘地道逼近城墙,在城根下埋地雷,引发爆炸,把城墙炸开缺口,然后拼死杀进城内。可惜的是,这个在后来屡试不爽的办法,并未在长沙取得预想的成果。

新任巡抚张亮基素来看重江忠源,很想与他商议战事。考虑到江忠源伤势太重,无法步行,便叫人用竹筐抬着他到城下,用绳子把竹筐拉上城头,然后抬入巡抚衙门养伤,向他就询方略。

江忠源和左宗棠见清军在三面集结,惟有河西一路空虚,形成了一致的看法:只要有重兵扼守湘江西岸,就能断绝太平军的逃路,在长沙将太平军一举歼灭。

江忠源对张巡抚说:“贼寇全部聚集在南门外,西面为湘江阻隔,东面呢,从天心阁向南,直到新开铺,全部是官军营垒,可以说,他们是自投罗网。不过,他们夺得的民船还有不少,不时过江抢粮。我担心他们渡过湘江,修筑壁垒,以图逃向别处。请大人派一支部队渡到河西,扼守土墙头和龙回潭这两处要地,然后渐渐逼进,将贼寇赶回河东,就可以一举进歼!”

张亮基深以为然,先后调派总兵常存和马龙等人率部西渡,可是这些部队到了河西,都害怕太平军,不敢进战。

新任大帅徐广缙迟迟未来长沙,城内外却有三名巡抚、两名提督和十名总兵,互相没有统辖关系,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官吏仓皇,军队管理调配混乱,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

张亮基不是钦差,对长沙城内外的高官,无法统一指挥,尽管他明达善断,也无法打开局面。

徐广缙久不到来,致使清军将领们更加观望不前。张亮基找到前任钦差赛尚阿,把江忠源和左宗棠的想法告诉他。赛尚阿便命令向荣到西路督战。

向荣虽是沙场老将,却并不擅长谋略,加上被罢了官,正在闹情绪,所以不大答理上司。张亮基命令他迅速控制土墙头,他也不予理会。于是,土墙头落到太平军手中。张亮基又命令向荣扼守龙回潭,语重心长。向荣怎么回答呢?他说:“我这个提督已被革职,贼寇从这里逃走,也不是我的过错!”

于是,洪秀全又派石达开所部渡过到河西,修筑几座大营,同时征集洋湖晚稻,以供太平军食用。

江忠源和左宗棠围歼太平军的企图,现在已很难实现了。他们更加感到了改革吏治和军制的必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