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2/4页)

山门之间共有49级台阶,它取的就是舜在位49年的意思,眼前这座山门是仿清建筑。传说舜曾在历山驾驭大象耕田,所以山门建造设计的斗拱形似象首。穿过山门前便是舜帝陵的献殿和月台,它是祭祀舜帝的地方。从北魏时期开始,历代帝王每三年都要进行一次祭祀活动,而如今华夏子孙寻根祭祖的火热情怀又赋予了这公祭活动以新时代的内涵。

这月台周围的石雕栏板刻绘了中国的《百孝图》,传说舜是个大孝子,他的德孝感天动地,说他在历山种田的时候连大象都为他耕地,小鸟为他播种,所以舜被后人推崇为百孝之首。

舜被孔子称为“大孝”、“纯孝”。传说舜姓姚,名重华,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便又娶了一位妻子,后娘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父亲和后娘十分疼爱象,却对舜极为不好,但舜却非常孝敬父亲和后娘,并且关心弟弟象。舜不仅自己孝敬父母,关心兄弟,而且言传身教,提出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 孝”的“五常之教”。

舜到历山去种地,本来为争夺土地经常斗殴的农民便互相谦让起来;舜到雷泽去捕鱼,本来为争夺房屋经常打架的渔民们便和睦起来;舜到河滨去烧制陶器,本来干活粗糙的陶工们制出了精美的陶器。在舜至孝至善的人格魅力感召下,他每到一个地方人们都紧紧跟随着他,一年后那里形成了村落,两后后就形成了一个集镇,三年后就形成了一个城市。

这古朴粗犷的献殿是元代悬山顶式建筑,这坊上的十一朵单昂斗拱采用的是扣式结构,意思就是说如果遭遇地震的话便会越摇越紧,这就是我们祖先的智慧。

献殿之后的享厅是敬献祭品的地方,如今这里最珍贵的祭品该属厅内西山墙上的《四通鸣条舜陵考略》石碑了,它是清代人张京俊老先生在清朝康熙三十五年献于舜陵的一份厚礼。这些石碑主要记述了作者从历史、现实两个方面对舜陵的详细考证,批驳了司马迁不顾《孟子》和《竹书纪年》等最早的史实,而轻率地在《史记》一书中写出了“舜葬于江南九嶷”的错误观点。碑文考证严谨,论述精详,是后人研究舜陵历史的重要史料。权威有时候也难免会出错,史学大家司马迁也不例外。

舜陵位于陵庙中心,四周砖墙围护,陵上古柏森森,已有千年树龄,史书《竹书纪年》上说“舜四十九年居于鸣条,五十年卒,遂葬于离乐城前,离年112岁。”

自古以来,前人为争论舜帝的埋葬地点就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孟子的说法,一派是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打了不少笔墨官司,但更多的史实已经证明舜是生于永济的诸冯村,后来受尧禅让继了帝位,建都于蒲坂,他当年所耕的历山、所渔的雷泽、所陶的河滨以及与他有关的妫、蚋二水等历史遗迹也都与舜帝陵庙相距不远,形成了一组完整而宏大的虞舜时期的名胜古迹群。“地与河中原比壤,虞陵谁道九嶷前”,相信会有一天史实将最终证明舜帝葬于鸣条的论断是正确的。

数千年的岁月流光,不知道淹没了多少往事陈迹,而这帝陵上的千年古柏却依然肃深古茂,站在陵前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

以陵冢为中心的建筑群落结构紧凑,陵的西边是敤首祠,敤首舜同父异母的妹妹,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她对异母哥哥舜非常好,时常帮助他排危解难。

尧将娥皇、女英嫁给舜做妻子后,敤首对两位嫂子也很敬重,还时常向娥皇、女英学习纺织、刺绣,她从来不参与父母和象谋害舜的那些坏事,而且时常去给舜和两位嫂子通风报信,使他们免遭迫害。

在民间传说中,敤首心灵手巧,学的一手好画,常常画大哥舜从山林中捕获的野兔、山鸡等,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天下的女娃再能也能不过敤首,天下的女娃再巧也巧不过敤首”。《汉书。古今人表》等古代史书都把敤首列为绘画先祖。

传说舜在年老之后,大禹便在这里为他建造了一座牧宫,也叫离乐城,意思就是离位享乐之城。据古建专家称,像舜帝陵这样前陵后殿式的建筑在古代帝王陵庙建制上是极为罕见的,这城门上方雕刻的“来南熏”、“阜财”、“解愠”这三块牌额都来自舜当年所吟唱的《南风歌》。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传说舜即帝位后巡狩百里盐湖,望着烟波浩淼的盐池古海和辛勤劳作的人民,舜帝手抚五弦琴,吟唱起了《南风歌》。现在当我们再吟诵这首古歌的时候,它所蕴含的民本思想犹如和熙的南风扑面而来。在《南风歌》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日夜考虑的是人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