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 (第1/4页)

地召见垂询民隐,偶然问及这江南一带素多前明东林复社党人,有无滋事不逊情事,他便以前明长公主潜藏太湖,阴谋不轨相对,皇上最不放心的便是这些朱明遗孽,这才传旨派兵入湖搜剿,但他奏对之后,方才回到苏州,使得一个中风毛病,自知不起,又深悔不应以巷里流言上达天听,特地力疾写下一封遗折托地方官代为入奏请罪,如今皇上倒非常悼念,不但没有加罪,反而给了恤典,这也真是异数咧。”

程子云看了他一眼,不由打了一个寒噤,摇头道:“天下哪有这等巧事,才奏对回去便会得了重病,临死又上折子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如依俺料,这其中难免又有蹊跷咧。”

曹寅忙也道:“我对此事,也未免有点生疑,尤其是那遗折的措词,除自己承认误听流言不应入奏而外,并且对那太湖民情风俗说得非常淳厚朴质,便好像专为湖中居民开脱洗刷一般。这也许又出于那些人的手段咧。”

正说着,忽听那曹升匆匆进来报道:“回大人的话,现有苏州王熙儒王少爷来拜。”

说着呈上一个大红名帖,程子云一看那帖上大书着:“世愚侄王熙儒再拜”,忽然想起解围之事,忙道:“这姓王的是曹兄的世侄吗?你见过没有?”

曹寅忙道:“岂但见过,而且可以算是一位忘年至交,这人不但倜傥异常,便论才华也极好,更精技击,端的多才多艺,程兄难道也认识吗?”

程子云大笑道:“俺不但认识,他还算是俺的恩人咧。”

说着,便将在苏州闯祸为村妇所窘,代为解围的事说了,曹寅又笑道:“他本来就是一位吴门侠少,像这类的事是常有的,上次为了那邓占魁被人打落湖中还几乎吃了一场诖误官司咧。”

程子云这才记起来,忙道:“俺也觉得这名字很熟,却记不起是谁来,原来是他,这就难怪了。”

曹寅忙又道:“既与程兄也是熟人,那便不妨请他进来,此人在吴门一带眼皮最杂,又姓王,也许对这王御史的死因稍知一二亦未可知。”

说罢,把手一摆,向曹升道:“你快去请他进来,就说北京下来的程子云程老爷也在此间相候便了。”

那曹升答应一声,退了下去,不多会,便见帘子一掀,那王熙儒已经走了进来,躬身拜倒道:“小侄闻得圣驾南巡,深知此间必有一番热闹,世叔也必在扈从之列,所以特为赶来晋谒,就便一瞻这千古盛事,却不想程君也在此处,这就越发妙了。”

曹寅一面扶着,一面笑道:“我真想不到你在苏州恰好和这位程老夫子遇上,如今人家正在等着谢你解围之德咧。”

王熙儒拜罢起来,又向程子云一揖,笑道:“区区小事,也值得挂齿吗?你这东鲁狂生却也未能免俗咧。”

接着又道:“足下太湖之行如何?曾有所获吗?小弟前言未免太率直些,还望恕我失言才好。”

程子云不由红着脸道:“小弟受教之后,幸未卤莽从事,但也一无所见,只略在湖上泛舟便自回来。此次却又徒劳咧。”

王熙儒只微微一笑道:“能如此那是极好,自足下行后,小弟便深悔未能坚留,惟恐出事,却没想到竟能无恙回来,这真万幸。”

接着又看了曹寅一眼道:“世叔这里便于说话吗?这位程君君在潭府,当非外人了。”

曹寅连忙点头道:“我知世兄此来必有话说,这位程兄现在是十四王爷面前唯一红人,为人也极其磊落,有话但说无妨。”

说着忙命左右退了出去,王熙儒又看着程子云笑道:“小弟前此所谈实非危言耸听,如今却有两件事可资证明咧。”

程子云忍不住连忙问道:“哪两件事,与俺有关吗?”

王熙儒微笑道:“足下既然要捉那鱼家父女建功焉得无关?便曹世叔也未必便能置身事外咧。”

二人闻言,不由心下全是一惊,曹寅首先道:“我向来对政事概不过问,怎么连我也不能置身事外起来?”

王熙儒大笑道:“世叔不是常问我,这东南一带遗老顽民的近况吗?如今便是稍得一二可靠消息,所以前来陈明,而且的确与世叔也稍有关连咧。”

说着,目光向二人一扫,略看脸色,道:“世叔和程君知道此次水陆两军入湖进剿匪类的事吗?”

程子云道:“这个俺倒略有所闻,那水师统领不是也空跑一趟,回来了吗?闻得那鱼家父女已经向浙东一带逃去,如依俺料,他也许又回到福建海面上去,打算吃旧锅饭咧。”

王熙儒又笑道:“这是那水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