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2/4页)

个好儿郎,不忘十年窗,来朝题金榜,安分把官当,造福为一方,永不忘爹娘。

唱完,喜善问他到:好不好听啊?

我由衷的说:好!歌声缠绵哀婉心中似有无限幽怨。

而小孩儿一脸疑惑的望着我们。

喜善回过头来,对我说:谁问你了。

这是我与喜乐相识以来第一次听她唱歌,而且是免费的,实在难得,感觉神清气爽,这也是我第一次感觉我眼前的这个姑娘原来是如此地高尚。如果滔滔江湖里的人有几个异常高尚,那江湖将不会是四分无裂的模样,可现在江湖却平静异常,让人不断想象。

我问:小孩儿,你为什么不呆在家里念书?

小孩回答:大哥哥,我家穷,没钱买书。

喜善闻此慈善地说到:姐姐给你钱。

说着,喜善从我的钱袋里取出十两银子给了那个孩子,并对我说日后还你。

那个孩子变得很懂事,道谢不止然后迅速在我们眼前消失,想必是跑回了家里。

一路走来喜善一路施舍,献爱心献得钱比青楼里的*给嫖客献的媚都多,幸亏都只是小数目,不然,没走一半路,我们就同他们一样都要依赖别人来救助。

路上,喜善说:这只是千百孩子的一个缩影或是代表,然后被我们遇到。

然后我看到了她憧憬的目光和神情。

我说:他前途应该比较美好,我仿佛看到了他多年后金榜题名时脸上露出的微笑。

喜善说:为官做宰是众人的心愿,但愿他将来能做一个清官。

然后,我问喜善,说:那我们的心愿是什么?

喜善看看我说:在我们心里呢。

我们又继续走我们的路。

这次来长安,对于我来说是又一次,而对于喜善却是第一次。而次数的不同表现出唯一的差别就是反应的不同:一个冷静,一个热情。

世人确定饥荒早已完全过去,不留任何痕迹,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店铺都已经开张营业,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逛街的女人明显比在窑子里接客的女人多。街上充斥着叫卖声且不绝于耳,而根据经验或是规律分析,叫卖声最高的人往往是收入最少的人。

长安城里人人自危的场面已经不见,尽显繁华场面,人们上街不必再带刀佩剑,那些帮啊派啊什么的一下子全没了踪迹,一切破坏分子丐帮弟子仿佛全被消灭殆尽。我在想,在我离开这里到达别处生活的日子里,长安被改造的跟世外桃源似的,美好的不行。一切都是那么平静,欣欣向荣。什么不文明的一切现象鲜有看见,这真是 文明的长安,闻名的长安。

这里完全没有雪邦的景象。

我想,也许这只是美好的一面,而另一面我们暂时没有看见。有时冷静地思考问题,比冷静地做事情更加有趣。

我们继续走我们的路。一想到我马上可以看到孩子,我心里异常欢喜,而喜善表现得更是积极。只怪小扁放慢了事情的进度,此刻我才能真切地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喜欢追求速度。

再次来到长安,繁华依旧,看不出有任何破旧,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在一家礼品店铺里买了好多礼物之后,喜善问我他们的家住在哪里。我告诉她说人家的家庭住址一向对外人保密, 以房前三棵苍天古树为记。具体方位是……靠近东市。

此时,夜幕开始降临。我们想先找一家客栈暂且安身,明天再动身前往东市。然后我们走进一家。

老板问:请问客官有何要求?

我说:老板,我们住店。

老板又问:那要什么标准?

我毫不犹豫的说:豪华套间。

喜善拒绝到:我们不要。又转向我,说:太贵,住一宿就要十几两银子呢。

我说:放心吧喜善,我有钱。

喜善坚决的说:那我们也要节约,你没看见城楼两侧贴出来的告示吗,你师哥正在极力提倡国人勤俭节约呢!

我说:那好吧,要单间双人房。

喜善又说:不好,我们要一间单人房。

我哑然:噢?!

客栈老板一阵窃笑。

翌日,我们动身。

我们左拐右转,行至门前,只见朱门一侧又多题写了八个字:贵人之门,闲人免进。以前我来的时候写的还是什么发财啊富贵啦之类的。可见,这变化还是挺快的。

我们进入贵人之门,仿佛提升了自己的身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