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也无法获得的。所幸,说服力不像艺术,它是能通过学习得到提高的。即使是自认为不具说服力的人,或是认为连哄小孩玩玩具都不会的人,也能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运用有效技巧来增加说服力。

不管您是经理、律师或保健工作者,又或是决策人、餐馆侍应生、销售人员、老师或其它行业的职员,本书都能帮助您成为说服力大师。我们将一起探讨说服方法,这些方法是以《影响力》(该书已于2006年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迅速登上全国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一书为基石的,该书的作者也是本书作者之一的罗伯特?西奥迪尼。

本书中的说服方法主要围绕六个说服力原则:互惠原则(即以恩报恩)、权威原则(做决定时寻求专家帮助)、承诺/一致性原则(即言行一致或行为与价值观相符)、稀缺原则(即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喜欢原则(我们会对喜欢的人表示赞同)和从众原则(即跟随他人做法)。

我们将为您解释这些原则的内含,它们怎样从细处运作,当然本书的讨论并不局限于以上问题。尽管多数的说服方法都会运用到上述原则,但还是有不少方法是利用其它心理因素的,我们稍后会为您一一讲解。

此外,本书还讲解了说服技巧在不同场合中的运用,不仅仅包括办公室,也渗透到您的个人生活中,如与父母、邻居及朋友的相处。我们给您的建议是切实可行的,同时也符合道德标准并简便易学,无须付出过多努力或花费。

最后,我们要向汉尼?杨曼(Henny Youngman)表达歉意,我们绝对相信在阅读完本书后,您装满各种说服技巧的工具箱,想来是难以关上了。

怎样通过为观众制造不便来提高说服力?

如今,电视购物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种电视频道。科林?斯若特是这行里最炙手可热的节目策划,除了担任美国几大知名电视购物节目的编剧外,她的近作还打破了家庭购物频道近二十年来保持的销售记录。

在节目中,斯若特运用的是最为常见的电视购物营销手段,如浮华的广告词、狂热的听众以及名人的认可。但最近,她通过改变电视购物中的电话用语,使购买产品的客户量大幅上升。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改变让潜在客户认为将要购买的产品是非常热销的。

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改变呢?它们又是怎样让销售量大幅增长的呢?

答案非常简单,斯若特将购物专线的电话用语由“接线员正在等待您的来电,欢迎立刻拨打”改为“接线员正在忙线中,请稍后再拨”。

表面上看,这样的更改未免太过傻气了,没准它会让顾客担心自己在反复重拨上浪费大把时间。其实,有这样的怀疑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人们的从众心理。

简单说,当人们对一件事抱不确定态度时,他们倾向于观察周围人的做法,以指导自己的行为。斯若特的案例中,试想当听到“接线生正在等待您的来电”时,您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意象:那么多清闲的接线生守着电话,或懒洋洋的挫着指甲,或修剪优惠卷。这幅画面传递给人们的是产品需求低迷和销售业绩不佳的信息。

现在再想想当您听到“接线员正在忙线中,请稍后再拨”时,对产品销售情况会有怎样的推想:脑海里出现的接线员不再是百无聊赖,而是忙于接听一个又一个的购物电话,不得空暇。在修改过的电话用语影响下,顾客受其它匿名顾客行为暗示并进行购买。他们会想“如果电话线忙,肯定是其他同样收看节目的人也在打电话购买产品。”

心理学中还有很多案例能证明从众心理对行为的影响。其中一个案例是这样的:研究人员斯坦利?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和同事及一名助手在纽约大街上驻足仰望天空,该姿势足足保持了60秒。其间,大多数行人都匆匆从身旁经过,并未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好奇。后来研究人员把仰望天空的人数增加了四名以上。这时,主动停下来和他们一起抬头看天的行人数翻了四倍。

毋庸质疑,他人的行为是决定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但要指出的是,通常询问研究对象是否受他人行为影响时,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这点,社会心理学家了解得更为清楚。人们对什么因素会影响自己知之甚少。

也许这就是为何在用卡片提醒客人时,设计人员忽略了从众心理的运用的原因。他们问自己:“什么会促使我这么做?”考虑这个问题时,他们忽视了他人行为对自己的影响。

结果,注意力全放在环保的宣传点上。从表面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