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在选择的机会和选择的空间都比原来大多了,但是,当记者却是我很向往的一个职业。

因为我知道,在这个社会的各个角落,还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需要帮助和发现,还有很多的人需要被关注和关怀。

我第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很不习惯,也很紧张。想起赵本山的小品“我叫不紧张”,我就会开心地大笑。面对强烈的灯光、幽暗的摄像镜头、主持人机智而又刁钻的提问,我不能不紧张。对于我这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人,我没有见过世面,更不用说见到这种场面了。

我记得第一次采访,是在1999年11月的一天。北京电视台的记者石敬薇来到我们食堂采访我,她还带着摄像人员。我很害怕,尤其是面对那个散发着幽暗蓝光的摄像头,一种莫名的恐惧涌上了我的心头,我断然拒绝了她的采访。我还纳闷呢,她是从哪里知道我的?记者就像间谍一样,这个社会各个角落发生的事情,他们都了如指掌。

她软磨硬泡了好长时间,发现根本没用,所以干脆直接去找我们领导了。领导给我做了好长时间的工作,我才答应接受采访。说实话,我很佩服石敬薇这个记者,觉得她很有办法,很能干。但我拒绝的理由只有一个:恐惧。

第三天早上8点多,我正在食堂上班。我们食堂经理突然把我喊到了她的办公室。她高兴地对我说:“你看看,你上电视了,恭喜你。”

那是我第一次在电视上抛头露面,当我看到自己的形象出现在电视里,我心里很激动。可能有人会笑话我幼稚,但是,谁没有虚荣心呢?谁又不追求荣誉呢?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接下来,就是中央电视台的“金土地”栏目和清华电视台采访我。这一次,我有点紧张,但是,已经不害怕了。

接受采访多了,我也就适应了。我个人的体验是,接受采访和我学习英语非常相似,我把它当成了英语学习的一个插曲。我承认,英语的口语练习培养了我的胆量和自信,它给了我应对陌生和富有挑战性环境的勇气和信心,使我面对媒体时不再恐惧。

我把英语学习视为勇敢者的游戏,而媒体的采访,我觉得是勇敢者的写真。它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机智、胆量、学识、气质和口头表达能力。

幸运的是,因为接受采访,我和一些大牌主持人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平时,我只能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电视上看到他们的风采;现在,在极近的距离和我崇敬的人进行交流,我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幸运。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而且,他们每个人都给过我鼓励和教育。这是我不能忘怀的。

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的主持人王志对我说:“我们做了该做的,你却做了许多人做不到的,希望你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更多的惊喜。”

3。分数改变命运

张立勇

上帝只钟爱那些自助的人。如果你不努力,你不拼搏,所有的机会都会和你失之交臂。

人的一生,大大小小都是从考试过来的,或者为名,或者为利,或者为工作和生存。我们每一个人都和考试纠缠不清。从更大的意义上说,人生是个大考场,我们每个人都在给社会和人生交一份答卷。

我的情况和别人好像有点儿不太一样。这种不一样主要体现在我的身份和我的职业以及人生经历上。1999年6月,我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得了82分;2000年6月,我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得了84分;2001年1月,我参加英语托福考试,得了630分。

我是清华大学十五食堂的厨师,说实话,这些考试和我的职称、职务的晋升毫无关系。但是,它却和我的兴趣爱好有关。我喜欢英语,对英语怀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我坚持自学英语已经十年了,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水平,我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的英语考试。

有人对英语考试有一种恐惧和厌恶的情绪,我感到很不理解。我想,这可能是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够,或者方法不得当。有一句名言说:兴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我对这句话体验很深刻。我觉得只有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说,不待扬鞭自奋蹄,就是对良好习惯的一种极为恰当的诠释。当某种爱好成为习惯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它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从而变成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因为我选择了这样一条自己的人生道路,所以我没有机会像大多数的学子那样,经历从学校到学校,顺利地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我只能通过自学来圆我的大学梦。这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