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 (第2/4页)

8架米-17、4架米-8和2架卡-60与第1旅共用那些基地。战区是指望他们能协同作战,137师负责后方守卫、警备巡逻,直至收容战俘,打扫战场,第1旅则是突击的主力。

可是那些突击营的“新锐”们哪里看得起地方部队的老兵们,那2个营的营长都不买137师师长的账,甚至同为直升机飞行员,陆航大队的小伙子也要受突击营的气。那些驾驶阿帕奇、基沃瓦勇士的家伙现在成了军中的新贵,神气极了,哪里看得上驾驶米-8、米-17这种淘汰的直升机的“老兵”呢。至于后勤供应、军饷突击营也要高得多。近一个月来的地面和低空突击都是由第1旅的3个营实施的,损失虽大,很快就得到了补充,官兵立功受奖的机会也多了,哪里还看得起那些看守家园的“守备部队”呢。双方结怨甚深。

今天凌晨警报一响,旅参谋长拉斯曼特上校亲临第1营的基地来指挥,第一波出动了40架阿帕奇、虎式和基沃瓦勇士迎战,基地的2个连的固定式“阿达茨”反直升机导弹系统全部进入战斗状态,各地面部队准备出动战车和突击队去营救跳伞的飞行员,当然也要捕捉敌机的飞行员,他还请73师和173师也协助营救和捕俘呢。这些天的都是印军主动出击,上校认为吃亏在于深入敌阵损失的直升机和飞行员都落入了敌手,这次可以报仇了。可是战局的发展完全出乎他的预料,15分钟后低空的直升机大战已经结束,而且前沿基地都遭受了猛烈的空中打击,幸存的19架直升机只好向后方基地逃逸。前沿基地的防空系统形同虚设,迅即被它们认为的“自己人”摧毁。

54军的陆航兵团出手不凡,与空降军的特种兵团联手把TJ-1火力突击车和电甲虫都机降到那些基地四周的高地上,由空降军负责阻击印军的增援部队,54军的部队围歼基地的守军。他们的战术是集中大部分突击力量首先夺取7个小的基地,其余兵力则以炮火不断地攻击那5个较大的基地不断消耗他们的兵力,不久H-6的重磅炸弹加入了打击的行列。印军根本得不到空中火力支持,炮兵阵地也基本被摧毁,基地的守军遭此连续猛炸,士气一落千丈。

我军的突击队在战车的支持下下降到基地所在的谷地,身临其境才觉察到谷地内地形十分起伏曲折,密布着隐蔽的营地。本来是十分容易坚守的,只是印军从未想到我军会长途奔袭,基地内并未构建完整的防御体系,只是一些防止偷袭的警卫设施,那是经受不起战车和武装直升机的夹击的。7个小基地在9:30就先后被拿下了。然后我军集中兵力逐个猛攻那5个大的基地。那150架改型的米-8、米-17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它们不断地在各个基地穿梭飞行,转移部队和野战炮。武装型的还以机炮、火箭弹和重磅炸弹参与对地攻击。在攻占2个陆航营营部所在的基地时,双方发生了激战。攻击部队召来了H-6和Q-6攻击机,并以激光枪为“飞蛇”滑翔炸弹指引目标,摧毁了几十个火力点。到12:30经过连续7个小时的激战,精疲力竭的残余的印军被迫停止抵抗。缴获是惊人的。

到14:30出击的我军全部返回了我方阵地,空军也停止了攻击。

噶伦堡锡金集群司令部8月23日

王刚绝对不会被动地应对印军的阿格拉攻势作战,中央指令前指在东段边境对印军实施新的打击,往印度统治集团的要害部位捅下去。这里简要地介绍东线两军的态势,我军在锡金-不丹地区部署了以14集团军为主组建的锡金集群,23军已撤回国内休整,该集群最具冲击力的是2个坦克师,拥有38军和23军留下的60辆电动T-07M主战坦克,缴获印军的40辆T-80U已经改装成电动推进的,63辆T-72M1和42辆T-90C改进型也已经初步改装,去掉了原有的电源设备改装了金龙电池、半导体空调系统和国产热成象仪,它们的弹药与我军的通用,零部件大部分有国产的能用,从俄国进口也不难,这103辆坦克也在轮流进一步改装电动驱动系统。再加上120辆“迅猛龙”坦克歼击车,这样的二个重型坦克师在这么狭窄的地域极具冲击力。牢牢地控制着印军东北战区的咽喉之地-东北走廊,令考拉尔德中将如骨鲠在喉。14军的42师的陆航大队得到了48架各型歼-17隐形战机的支持,又陆续增加了一批电动米-8改进型,被扩编为陆航兵团。

按照阿格拉行动计划的部署,印军掩盖性的“重返英帕尔”行动像模象样地展开了,东线的印军也在各处展开突击作战,并大规模地扩军。在一线就摆开了14个作战师,二线更是有18个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