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3/4页)

),即李隆基,祖籍陇西。唐代第六代皇帝,也称唐明皇。《全唐诗》收其诗一卷。他爱好音乐,讲究声律,能自度曲,善书法。唐诗的革新发扬,并能吸收外来的乐曲,达到盛唐的境界,唐玄宗的爱好倡导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望月怀远

五言律诗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注解】:

1。情人:怀有深情的人,这里是作者自称。

2。怜:喜爱。

3。“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4。露滋:露水湿润。

5。盈手:言月光光辉有余,但却不能揽取满手。盈,充满。

【赏析】: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这首诗的起句“海上升明月”气象雄浑意境阔大,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深具韵味。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者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开阔,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

张九龄

(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武后神功元年(697)中进士后,曾任过左拾贵,是玄宗朝有声誉的宰相之一。有《曲江集》。后人评他的诗“首创清淡之派”,《感遇》诗12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五言律诗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注解】:

1。城阙(que4):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津,渡口。

5。宦游人:在外求官或做官的人。

【赏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作者送友人去蜀州赴任;虽依依惜别;却不作悲酸伤感之语;而是以宽广豁达的胸襟气度唱出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名句。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没有半点哀怨,反而激人奋进,在送别诗中别开生面。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蘅塘退士评此诗说:“赠别不作悲酸语,腕力自异。”

王勃

(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当过朝散郎、沛王府修撰。明人辑有《王子安集》。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他们开启了有唐一代诗格,尤其是为盛唐诗人开拓了一条比较宽的诗歌路子。王勃是四杰中最出色的一杰。他的诗自然质朴,且注入苍劲、悲凉的情感。

在狱咏蝉并序

五言律诗

骆宾王

【题目】: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纟墨'。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