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3/4页)

友人赠文物,他无长物为报,只当场挥毫盖上两方印作答。别人送他钱,他倒来气;但喜欢人送他人工磨好的墨汁,或在照相馆里买一两百张他的照片,他用来签名送人。上海富商周湘云逝世,其家人求他写墓志,送他只大红包,他坚拒;周家后改送一副文房四宝,他欣然笑纳。于右任还说,他有一个通财之友,是上海名儿医徐小圃。自打民国十年起,他经济上若有困难,一张便条,五十一百,随到随取。不仅如此,一些贫困的陕西老乡、革命同志、落魄文人,凭他的便条都可以在徐处获助。陈存仁好奇,问缘何如此。于右任说:有一年他为陕西人写墓志,那人送他一手卷,他当时糊涂收下。回家展开一看,是文天祥亲笔题写的“慈幼堂”三字,又有元、明、清数十位名人题跋。此物带到上海后,他转送给爱收藏的徐小圃。又说他曾画一匹马,送给南京富翁蒋驴子,只要见他的条子,任何人找蒋,蒋氏也都慷慨解囊。……于右任对陈存仁为他祛病去灾,心存感激,说:“但是我生平没有钱,年轻时以教书为生,现在我拿公务员的薪水,所有办公费、机密费一概不受,所得薪水,只够很清苦的家用。”于右任说他预备写一本怀素体千字文答谢。陈存仁当即表示“这是一种殊荣,比送诊费贵重得多。”望着于右任一身老布袍,一双老布鞋,一对土制袜,想他那为人写字一介不取的书生本色,再看他飘拂的美髯,陈存仁感叹于右任“真像一幅高士隐逸图”。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陈存仁“另眼”看名人(5)

1948年3月29日,南京举行国民代表大会选举总统。陈存仁是中医界的八大代表之一(首席)。上海的代表们据于右任资历、贡献,提议选于为副总统。陈存仁一到南京,便去拜访于右任。当时,各色有意竞争者拉票成“疯”,李宗仁提供车马服务、孙科包揽旅馆食宿,类似者不计其数,各种请柬满天飞。可于右任呢,囊中羞涩。陈存仁看到于的住所“简陋之极”,但访者川流不息。于右任“买”人情、拉票的方式很独特。屋内是一张大写字桌,若有可能(方便的话),送来者一幅“万世开太平”屏条;另有一张长桌,陈着他的签名照片2000张,上面签有各代表的名字,分省市区域排列,由代表自由检取。他“凭一支笔和声望作为竞选的力量。”直到开始投票前一天,他才发柬给一些代表并作演说:“我家中没有一分钱,所以没有办法和各位欢叙一次,今天的东道,实际是老友冯自由等二十位筹集,我只借酒敬客而已。”

副总统大选结果如何,可想而知。于右任得493票,第一轮即被淘汰出局。他的同乡、原最高法院院长焦易堂一语中的:“他的失败是意料中的事,因为纸弹无论如何是敌不过银弹的。”

为慰藉于右任,陈存仁邀于等友好到马祥兴菜馆小酌。于右任亲点四个菜:凤尾虾、西施舌、咸水鸭、鸭血汤。60年来,这四道菜一直是马祥兴的招牌菜,与于右任的手迹一同成为马祥兴菜馆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尊者讳、为长者讳,是国人的传统,而陈存仁在追忆于右任时,讲了一件于氏出入花丛,图报知己的往事。

1935年于右任到上海时,改任监察院院长已5年。陈存仁与钱化佛两位老友迎接。于右任提出立即送他到新北门万溢昌旱烟店找一个陕西同乡。不料,寻访不遇。于右任怅然。一问方知他是想找那友人通融点钱,回报一*的。民初于右任在上海办报遭通缉时,这位名叫荷花的*曾为他提供了5个月的食宿……刻下,旧地重游,于右任念韩信受漂母一饭之恩尚且图报,深觉惭愧,想报答那*。钱化佛、陈存仁便带于右任到四马路、群玉坊一带寻访。最后陈存仁把大家带到他的老病号名*惜春家茶叙,惜春为揽生意以代找荷花为借口,纠缠他们两日,并备文房四宝。于右任豪兴大发,为惜春书一嵌联,落款是:“骚心”。于右任又感叹说:“从前苏曼殊在上海时,在妓院中遇到一个诗妓,唱和甚多;还有李叔同,遇到一个诗妓叫李苹香,有好多名作传下来,现在没有这般风雅的*了。”谁想,于右任为惜春写的字被专写娼门消息的《晶报》记者俞逸芬认出。俞不顾陈存仁打招呼,把于右任出入花丛的消息与赠惜春对联一并刊出,说是《于右老花丛寻恩人》。大街小巷,一时沸沸扬扬。于右任闻之,先是不悦,后来转念一想,既是访旧,也不必介意;何况这一登报说不定能找到荷花的下落呢。

陈存仁写这段文字时,还特作说明:“原本可以不写”,因于老出入花丛一事已见报章,因怕读者误会于老“纵情声色”,他就细说原委,以正视听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