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3/4页)

向走的?

陆游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是洒脱的,也是智慧的。

其实,即便真正走到了绝境,也没有关系,更不必害怕。如果你不走到绝境,哪里会闯出一片新天地!绝境即是顶峰。高处不胜寒。那么,不妨下来,换条路再走。

世上的事,多半如此。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不开心,毋宁死(1)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在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中,有两颗星星是用中国诗人的名字命名的,一个是屈原,一个是李白。李白死后能够在日月星辰中占据一个位置,可以说是我们这位天才诗人在世时最伟大的抱负之一。

李白,字太白,他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李白自己跟别人说:我母亲生我的时候,曾经梦到太白金星钻到她的肚子里。这话等于是说,我李白是天上的太白金星下凡转世。因为这个缘故,后来贺知章老先生用“谪仙人”这个名号称呼他时,李白毫不犹豫就接受了。他等了那么久,现在终于有人承认他是天上的太白金星下凡了。民间还传说李白是喝醉了酒,下水捞月亮死的。总之,李白生时,他认真地相信自己就是太白金星下凡,并且他也被世人承认为“谪仙人”了;李白死后,他的精魂与月亮合而为一,又回到天上去了,并且真正成了天空中的一颗星星——“李白星”。

李白,这位诗歌史上罕见的天才,无论生前还是死后,真的并不寂寞。

西谚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李白对于中国人而言,也是如此。

关于李白的形象,我以为还是魏颢的描述最为传神到位。这位仁兄是李白的铁杆粉丝,年轻时为了追星,曾经跑了三千多里路去找李白。他说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酝藉。”翻译过来就是说:李白的两颗眼珠子贼亮贼亮,大得像饿虎的眼睛似的。这形象,岂非一个生气淋漓的猛男?但他的穿着就有点出尘的味道了,有时戴着高高的云冠,身上的佩饰长到曳地。这形象,岂非一位高蹈远举、俯视红尘的仙子?这就是李白。

李白口才极好,大言不惭,有一种纵横家睥睨天下的气概。李白精力过人,会武术,也杀过人,还曾经混迹于江湖。李白爱好自由,性情浪漫,“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从小喜欢神仙,曾经认真地学过道,炼过丹,做过酒徒。李白自视甚高,眼高于顶,却又热中功名,喜欢女人,他既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又不肯低头在草莽……这样说来,李白在我们心目中的印象就是天才、诗仙、侠客、道士、旅行家、纵横家、神仙家、隐士、酒徒、性情中人……而且每一种形象都是那样的鲜明耀眼,令人过目不忘,以至于我们有时候会很迷惘,李白究竟是完全属于他自己的还是我们想象的产物呢?为什么他有时候那样像是我们的知己,有时候又那样像是一个异类?有时候飘逸得像是一个世外的高人,有时候又不可救药地像是一个红尘小人?

李白究竟是谁?为什么谁都不了解他而又人人都喜欢他呢?

郭沫若曾说,李白、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双子星座。但是二者的高下,在毛泽东、郭沫若甚至许多读者的心中,是非常明显的。毛泽东曾经直言不讳地说,他喜欢李白,不喜欢杜甫,原因是杜甫站在小地主的立场,哭哭啼啼,而李白却富于幻想。就拿二人对于安史之乱的态度来说,杜甫觉得全人类的苦难,都要由他来承担,而李白却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天真地以为又一个好时代来临了。试问,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面前,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李白的人生,正是这样,自始至终充满青春的骚动、浪漫的狂想和生命的激情。而这,正是我喜欢李白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当然是李白的诗写得太好了,神龙见首不见尾。而一切天才,都是让人喜欢的。

让我们先说李白精神上的伟大,再谈李白艺术上的天才。这个顺序,不容颠倒。因为,倘若没有精神上的伟大,则艺术上的天才也就不值得称道。

李白精神上的伟大,最重要的是他认真地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他才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真切痛苦,才有“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汲汲追求,才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满满,才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