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部分 (第1/4页)

这次印军发射的,既有Kh-41、Kh-35重型反舰导弹、Kh-31P反辐射导弹,也有从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弄来的“鱼叉”AGM-84D、AM·39“飞鱼”、P3T“海鹰”、AGM-65F“小牛”等等。护卫东方级的阻拦网拦住了4枚导弹,护卫航母的阻拦网拦住了5枚。那些触网的导弹不是被收拢过来的小天雷炸毁,就是拖着巨网钻入海中爆炸。一张网被弄坏并不影响其他网继续发挥作用。当然有导弹从无网的空间飞过来,战舰的近防系统的防卫角度就大为缩小了,提高了防空的效率。

我军赫赫有名的导弹快艇和护卫艇这次也发挥了突出的作用。自从埃及的导弹快艇以俄制“冥河”式导弹摧毁以色列的“埃拉特”号护卫舰后,军事专家一致看好导弹快艇,它们很快代替了鱼雷快艇的地位用于反舰作战。本世纪初军方又发现导弹快艇或导弹护卫艇也是很好的防空武器系统,它们可以很灵活地组合成一支有效的防空系统,它们可以通过数据链得到敌军导弹和战机的信息。由于它们可以快速机动,斜装的导弹发射架随时都能瞄准反舰导弹来袭的方向。经过实测,快艇雷达与驱逐舰的雷达在探测那些超低空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性能并无太大的差别,大家都是5-7公里。而垂直发射在对付此类目标时还不及发射架指向的导弹。

美军的垂直发射系统开创了导弹发射系统的标准化的先河,现在的护卫艇和快艇的导弹发射架或发射筒也已经实现了标准化,既可以发射反舰导弹,也可以发射防空导弹,甚至可以发射反潜导弹和巡航导弹。远征舰队的这些护卫艇和基地的快艇部署在阻拦网的空缺海域,它们在激战中也成功地拦截了7枚反舰导弹,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我航母、航母支持舰和巨型两栖舰装备的SP-1水平发射装置也经受了考验,它们都是以2对1的方式实施拦截的,成功地拦截了5枚漏网的反舰导弹,确保了主力战舰的安全。

印军混合机群的大规模偷袭,遭我战机的远程拦截、防空导弹的中程拦截,以及阻拦网和导弹护卫艇、战舰近防系统的近程拦截并未取得什么显赫战果。我军1艘海卫级海卫级、1艘现代级驱逐舰各遭1枚导弹的打击,经损管人员的忘我奋战控制住了火势,全部保持了航行能力。我军自行研制的舰队防空系统经受住了实战的考验。

印军却为这次行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得到预警就开始行动的歼侦-17和歼-17,绕到了印机群的后方严密地监视它们的动向。当印机群全部离开海岸后,歼侦-17发出了指令,靠近海岸埋伏的4艘041型防空潜艇突然浮升到海面,它们密集地发射了144枚防空导弹从后半球猛烈攻击印机,一举击落了25架印机,并打乱了它们的阵型。印军匆忙从野战直升机基地升空的反潜直升机则遭到歼-17的致命打击。我军在维沙卡帕特南和果阿基地升空的机群阻截了印军北方增援机群的南下通道,印军不敢再出动机群同我决战。因为印巴边境和北部中印边境的印军受到了沉重的压力,空中打击力量被抽空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我军的舰载机联队和埋伏在亭可马里、加勒港基地的224架战机痛下杀手,不是简单的拦截,而是来了个围歼。

印军出动的214架战机,只有16架逃脱了追杀,而且都是那些米格-21、LCA之类的轻型战机。米格…21…93只是改进了雷达和电子设备,以及对导弹的控制,远不及我军歼…7Z的全面改进,所以歼…7Z可以轻松地猎杀米格…21。而那些“鹰”式教练机简直成了歼…12M的靶机。印军准备攻击我潜艇和营救自己飞行员的直升机群也遭到沉重的打击,19架卡-27、海王被击落。那些跳伞的印军飞行员也都落入了我军营救队的手中。印军在短时间内已无能再在南方实施海上决战了。

不过对印军更大的打击,还不在此。曾友君大将从来也不是只搞被动防御的指挥官。

特努什戈迪10月11日6:30

斯里兰卡岛原来是与南亚次大陆连在一起的,千万年前的地壳运动才让该岛脱离了大陆。不过二者仍“藕断丝连”,印度南端和斯里兰卡的东北端各伸出一个半岛似乎想再次连接起来,二个半岛的中间还有一串岛礁称为“亚当桥”像一条虚线把它们连接起来。特努什戈迪市就座落在印度伸出的半岛的端点上,其东面是斯里兰卡半岛端点上的塔莱曼纳尔市。这二市有汽车渡轮将它们连接起来。

特市本来是一个不大的市镇,由于印军入侵斯里兰卡,这里成了侵斯印军的巨大补给基地顿时“繁华”起来。这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