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 (第1/4页)

地,日嘎的西南是第九师,瓦弄的西北是第十师――这是一个装甲山地师。构成了一个倒梯形,相互间有很好的山区公路连通。每个师都在外围建有大批的据点,逼近我军的哨所。在整个边境地区建了60多个大大小小的直升机停机坪可作为出击基地,还有30多个大小不等的野战机场。

西线,班公湖北部是第三整编山地师,扎达西北部是第二师,巴里加斯的河对岸是第四师,它与印军西线的重镇楚舒克互为犄角;第一师在奇普恰普河南岸,它与西线北部的印军重镇斗拴特别里奥地互为犄角。它们是大批前沿据点的基地。

印军的这一部署完全是进攻型的。

我军受到后勤的限制,无法这么阔气。在东线,是独立5师和6师,前沿部署了4个守备团。在西线是独立3师和4师,前沿是3个守备团。这一年多以来,我们投入巨资为这些部队改善了营地,装备也有了质的提升。这4个师都加强了陆航兵团的装备,每个团配了40架电动直升机,30架左右的燃油直升机,为了适应当地险峻的地形,运输型的比例高一些。每师有2个摩步兵团,鉴于战区不少地方连BMP-3步兵战车都难以展开,幸亏有了“电甲虫”微型步兵战车,每个团都装备了70-80辆。守备团也装备了大批的“电甲虫”步兵战车,各有2架武装侦察直升机。这些部队的指战员都高兴坏了,都说是鸟枪换炮了。可是比起对方相差就太大了。

与会者的心情都是相当的沉重,印度扩张主义者太张牙舞爪啦。

然后由年立青副总理汇报了二天前与巴基斯坦方面秘密会谈的结果:

——巴方在十年内租借卡拉奇港口的一个港区给中方,并由中方自己的车队向阿克赛钦地区转运货物。

——巴方租借北方的一个机场一年,由中方空军使用。

——租借的费用和巴方供应的燃料等物资的费用,在中方出售的战机和其他军用物资的货款中抵扣。

——巴方请中方立即在边境地区尽快展开自卫反击战,以减轻巴方的压力。

外交部长章士兴则汇报了与缅甸方面会商的结果。由于印度方面近年来频频向缅甸施加压力,试图打通印度东部阿萨姆地区向印度洋的通道,缅甸方面予以断然拒绝,但也看清了印度的野心。缅甸方面同意中方通过仰光港,经铁路、公路向中印边境转运物资;也同意中方经滇缅公路向中印边境地区运输物资。缅甸北部的公路在一年前,就作为中国的援助项目由中国的工程公司开始施工以提高其通行能力了。这次缅甸方面同意由中方的车队在北部转运物资。曼德勒炼油厂可以大量提供航空燃油等燃料。

接下来由总参的“天鹰”作战计划小组组长安定康大校,向会议汇报计划内容。他将揭开“天鹰”的神秘面纱。

“这次边境自卫反击战的难点有三个:

——前线兵力相差极大:东线印军在一线有四个整编山地师,二线有8个师的部队可随时投入作战。前线有60多个直升机停机点,30多个野战机场。我军只有二个主力师和四个边防团摆在一线。西线印军的优势更大,也有四个整编山地师,更可以随时得到在印巴前线作战部队的空中和地面支持。我军在一线只有二个师和三个边防团。而在1962年时,印军在第一线的部队总共只有22000人!作战能力远远不及现在的2个整编山地师。

——现代化战争是一部巨大的吞吐机器,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有序地调动、运输和分配最多的物资、给养、武器弹药。从地理上看,青藏高原是我军后勤体系极为头疼的障碍。运输是几乎不可解决的瓶颈。印军的背后却是南亚平原,有条件修建良好的公路网,运输畅通无阻,后勤保证极为强大可靠。

——还会有一个更大的困难——已经移居那片地区总数达1000多万,东线900万,西线也有一百多万的印度移民怎么办?几十年的时间,他们已经在那里生根。留下他们,不啻是另一个朝思暮想搞分离的西藏,也没有了中国移民的空间。赶走他们,制造如此规模的难民潮,连锁的麻烦会多得不可想象。面对时间造成的既成事实,他们既是印军的支持力量,也是我们战后处理的难题。我们整个西藏才250万人!”

这样的条件下怎么打仗?不过与会者看到这位大校自信的神色,相信一定有锦囊妙计能克敌制胜。

“王主席又给我们下达了死命令,此战必胜,胜了不退,不受约束。必须打得印度地区霸权主义者在很长时间内不得翻身。”在这样的条件下,居然想取得如此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