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再度当选总统。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与许多人谈及这件事的时候,有一人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当时的问题是,密特朗在竞选时,他的竞选对手甚至没有以此事对他进行人身攻击,损害他的名誉,我感叹法国人的宽容。那朋友答,这可不是宽容,对方也是同样! 这点在法国政坛上很特殊,事后回想一下,多年来似乎没听到关于政界人物的私生活丑闻,好像个个都是正人君子。政治上大家互相攻击的都是对方的观点和执行的政策。用中国人的话讲,多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个人生活问题对法国政坛是“小节”,大家都在遵守这不成文的规定。如果有人从这方面发难,那么丢脸的不见得是被揭露者,很可能是揭露者。甚至日常生活中与法国人交谈的时候,他们也很少谈私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中的不可告人之处,人们将这部分称作“隐私”,隐私的范围在每个国家是不一样的,亚洲人比较小,欧洲人比较大。对他人隐私的尊重程度也不一样,我们中国人随便就可以打听别人的私事,而欧洲人是交往到一定程度才会谈到各自的家庭。法国政坛保留个人隐私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在激烈的竞选战中,对手即使冒着选不上的风险,也不肯张口攻击对方的隐私,可能也怕给别人留下话柄。所以当时在国际上保持正人君子形象的法国总统,实际却生活在婚姻与情人两个家庭中。密特朗将这部法国的代表作演出得尽善尽美,妻子肯忍辱负重,情人甘当隐身不追求名分,政敌对此也毫不介意。法国人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价值观。舍己救人的事例不是没有,只是寥寥无几,并且社会不推崇这一点。更不用说为保护国家财产、公共事业奋不顾身了,就如同客机万一发生事故,乘客需要戴氧气面罩的例子,航空公司会告诉你,想帮助别人的话,应自己首先戴好。在这里,国家利益高于在国际上履行义务,如同法律上国内法高于国际法一样。从社会上看,个人价值观又高于国家利益。&nbsp&nbsp'返回目录'&nbsp&nbsp

难琢磨的国家(3)

仍以政界人物为例。1995年大选时,左派由于当时的总统密特朗年迈多病不能参选,左派大党社会党内部互相倾轧,需要推出足以与右派抗衡的候选人。大家目光都转向社会党内没有派系色彩又德高望重的德洛尔,那时他担任欧洲共同体主席的任期未满。这位出身贫寒,从公务员干起来的法国政坛领袖,十几年来担任着欧共体主席,为欧洲整合做了突出贡献,因而获得世界各国领袖的赞赏。更可贵的是,他不参与派系之争,为政清廉,从没有官司缠身。在当时右派强势的形势下,他被认为是惟一能够领导社会党参加竞选,为社会党保住总统职位的人。事实上,德洛尔在各种民意调查中也均领先于右派候选人。只要他出马,总统宝座几乎笃定是他的,社会党像等待救世主一样,虚位以待,在他表态之前决定不推荐其他总统候选人。所有社会党领导人都发表声明,希望他参选,因为他已经毕生服务于国家及后来欧洲的事业,没有理由不继续做下去,而且被推荐竞选总统究竟是牺牲还是荣誉,如果是牺牲的话,是多有价值的牺牲啊!结果德洛尔吊了整个法国政界的胃口足足几个月时间,最后宣布不参加竞选,这使得右派在分裂状态下依然获胜,希拉克当上了总统。德洛尔的理由是,他已为国家服务多年,希望给自己留下一些私人生活的时间。 思维方式上的矛盾 法国人做事常采取一种复杂的方式。有这样一个例子,一计算机公司应其客户一家大公司的要求,关于某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做出两页纸的简明扼要的建议。这家大公司经理看了说,两页纸太简单,他要把该项目报给上司,希望做一详细方案,他们宁肯为这份详细方案付一笔可观的咨询费。 计算机公司便认真地将原建议扩展到几十页,通过了大公司经理,交其上司审阅。上司很快批回了,说内容太多来不及看,要求压缩。计算机公司将几十页缩成十几页,上司看后仍嫌长,要求再缩。建议书后来被缩成最初的两页,这家大公司根据两页纸做了决定,当然付的是几十页的钱。 同样为办某件事请客吃饭,美国人上桌便开门见山讲出来,中国人是酒过三巡切入正题,法国人则是饭要吃完了,还在海阔天空地扯着不相干的事,最后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讲出他请客的真正目的。 法国人话多,电影也是一例。美国影片属于动作型的,对话简洁有力,又不失诙谐幽默。法国片是抒情片,对话冗长,像穿衣或系鞋带这样的日常小动作能从头演到尾,镜头拍上几十秒,让人不厌其烦而忽视了主题。有从国内来法十年的人,进电影院看法国片总共不超过五部,还中途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