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那些浪费生命的人从没有意识到,并且在最深刻的意义上从没有得到这样一个印象,即有一个上帝,而这是必须通过绝望才能获得的无限的恩惠。”对生活意义的寻求真的必须要通过绝望才能柳暗花明吗?种种对生活意义的追求在经历了长时间痛苦的挣扎之后变得偃旗息鼓,追求者那一番从容表面看似对生活的看破,而实际上不过是疲倦的心灵放弃曾经用激情去追寻的宏大目标后的歇息。追求生活意义的人最终如此放弃了对意义的百般寻觅,却在这种放弃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浸透全部身心的舒畅与宁静。对于生活意义而言,追求之后复无追求也说明了它以及对它的寻求的无意义。

对生活意义的不懈寻求并不意味着生活意义的存在,即便是历经心灵磨难甚至用尽一生的理性去追求生活的意义,其结果也并不乐观。在对生活的意义下任何严肃的结论前,例如将之归于爱或奉献或责任之类能让大众理解的因素,我们都有必要反思那是否仅仅是在进行生的说教,是否是费尽唇舌的表面堂皇却又对听者毫无作用的市侩哲学。对生活意义的任何肯定的回答都有使之前对生活的神圣追求多少失去其价值的危险,任何所谓经过追寻而得到的生活真谛都会使生活因为理性追求而来的智慧光芒重归于周遭非理性的黑暗。对生活意义作出追寻无疑是理性强盛的人才能完成的高贵工作,然而即便存在少数否定生活意义的观点,多数的生活意义的作用仍然仅仅是为存在而非为人服务,对生活意义持否定态度的追寻也并没有使追寻者的生活有多少改变。对生活意义的寻求就这样长久的存在于人类之中,生活意义实际的境况从未因为人们对生活意义的反复追求而改变过,所谓对生活意义的寻求,实际上其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

所谓意义其实并不存在,对生活意义的追求也并不现实,所有以尝试丰富生活意义为目的的生活最终都被证明是个枉然。人即便拥有出类拔萃的理性能力和智慧,但是生命的非理性本质以及本质之下无意义的存在决定了追求生活意义的一无是处。

二.论追求

1.

生活中的各种追求如对功名利禄和情爱、理想的追求无处不在,其历史几乎和神话故事的历史一样的悠长。然而不幸的是,无论是儿时对一个微不足道的玩具的痴迷,还是年轻时对爱情的神往,或者年长后对社会地位的偏好,尽管其中融入了人的几乎所有智慧,但它们都是源于人作为动物在动物本性上的饥渴。本性驱使着所有追求,满足持续匮乏的本能需要才是人生所有追求的真正也是唯一的立足点,本性驱使下追求的实现乃是人生幸福的最大源泉。

可以发现,人生的追求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曾经给追求赋予极高的荣誉和意义,甚至立志为之付出青春和所有激情,但时过境迁之后,昔日的豪迈与志向便常常无影无踪。从孩提到成熟到步入人生晚景,很少有人能为一个人生目标奋斗终生,绝大多数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有着截然不同的追求的重心。其中的缘由,绝非是因为外部披挂的理性外衣和生活意义的眩目光环改变了,而是因为人作为生命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完成生存过程的重心不同。

对各种人生目标的追求并不能说明它们本身具有我们为之赋予的充实生命意义的价值,也不能说明生活具有确定的意义。例如在人的一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爱情,尽管很多人迷醉于斯,但是究其本质,爱情实际上是一种混乱和波动的状态,是由被上一代抚育到抚育下一代这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为爱情这一人生阶段赋予的任何意义都是混乱不堪的,甚至除去一个因素,其他一切都不过如虚无却难剪难理的迷雾一般,而这个因素就是动物本能——性。相对于再清晰简明不过的性,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其意义的赋予则要含混罗嗦许多。其实古往今来,那些讴歌爱情的人不是用这种迂回的方法获取生理上的满足,就是在生理*之下头脑飘飘。

人生的追求究竟有何意义?这些担负着使命的追求究竟可以为人生带来多大的改变,它能使人的生存质量得以提高吗?可以使生活的意义变得充实吗?

如前所述,动物式的本性在人生追求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追求以及由此而来的各种人生感受只是种种外化。从动物性的一面看,人与人之间仅存在很微弱的差别,以至于任何人都没有能否享受生活乃至享受程度的截然不同,而最多只有享受生活的形式上的差异。一个妻妾成群、终日锦衣玉食的官宦未必比男耕女织的生活状态下常年粗茶淡饭的农夫生活得更好或更有意义。各式各样的人,只要活着,所能享受的活着的各种感觉便无不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