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会为以后的行动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的。

不过,雍正内心中并不感到一丝的轻松,他知道,长孙嵩、长孙肥决不是简单的人物。凭他们的力量。在魏称国这八九年来,已经干下了不少轰轰烈烈的业绩,过去多少独立的外族部落,现在都臣服于魏的领导之下,包括自己刚一到魏朝所在的那个柔然,在历史上那是多么显赫。多么威武,多么壮大的一个部落,最后竟被魏收服,并全部迁徙于云中。这一切的成就都证明了长孙嵩兄弟的力量已经到了翻云覆雨,只手遮天的地步了。决不是让自己的三言两语吓得趴下的无能鼠辈。他充分做好了心里准备。等着下一步长孙嵩兄弟的伎俩表演。他清楚的知道:凭自己目前的孤家寡人的形象阵势!很可能在下一步行动中要很悲惨的输给长孙兄弟。虽说自己很不情愿,也做了很多的思想准备工作。可对付长孙兄弟如能在一朝一夕就完成的话,这八、九年来那个真正的拓跋硅恐怕早就完成了,何必等自己这个冒牌货的到来呢?不过他心里一再暗暗告诫自己:虽说这次输掉了自己有心里准备。能够承受了,但凭自己过去那些年在大清国的叱咤风去的历史,凭自己这个曾活了五十多年,当过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皇帝的身份,凭自己曾经历过各种勾心斗角的官廷之争的经验,他想:无论如何我也得给长孙嵩一点颜色瞧瞧,让他如梗在喉的活着,那才是自己举行这宴会的初衷呢!

雍正端起桌上的酒樽,轻轻举起,向下面四周略微一绕,而含笑容,声音略带喜悦的说:“众卿家,我大魏从牛川立国到今天的宏大局面,这一切得来尤如登山。艰如磐石,非诸位奋力献身,勇于进取。难有今日大魏的繁荣昌盛,孤也难以轻而易举站在此处和众卿家说话,因此,举行宴会,主要就是为了感谢诸位的功绩。现在,我敬众卿家一杯,让我们为大魏的更加的繁荣昌盛,干杯!”

一番话,拉近了君臣的距离,话语中既有对臣下的敬仰,但同时却又表现了一个胸怀若谷,有大度气魄的君主风范。下面的两排矮几后坐的那些众位大臣以及家族中的那些众位贵族王爷。听了雍正这一番开场的祝酒词,一下子表现出了形态各异的表情:有的高兴极了,立刻端起了面前的酒樽;有的犹犹豫豫,眼光在四处飘忽不定;还有的面露难色,端着酒樽的手如端千金一样的有些颤抖。但不管这样。所有的酒樽终于都端了起来。雍正满意的眼光四处瞅了瞅。然后,一仰脖子,将一樽酒一饮而尽。看着,“魏王”如此豪爽的形象,下面的大臣也都毫不犹豫的将樽中酒一饮而尽了。

雍正一挥手,四周站的丫环佣人立刻为众人续满了酒,雍正又端起酒樽,扭头向着贺氏王太后说:“娘亲,自爷爷和父亲去世后,您含辛茹苦把孩儿拉扯大,为保孩儿性命,四处奔逃,投贺兰进独孤,冒生命危险将孩儿送回牛川,为了孩儿,您吃尽了人间的苦头,尝尽了人情冷暖,担惊害怕的滋味,可以说没有您,就没有今天的魏王。现在。孩儿敬您一杯!”

贺氏王太后被雍正的一番话说的眼都红了。她看到如此精明强干又如此孝顺的孩儿,心里激动极了,同时也非常理解了孩儿目前这种笼络人心的手段。于是她颤抖着手端起面前的酒樽,对雍正微微一笑说道:“孩儿。娘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大魏的兴亡,这是应该的,不算什么功劳。最大的功劳还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卿家。”她说着,将酒樽又环顾四周往起一举,“各位卿家都是国之栋梁,为了魏国,我们共同干一杯!”

贺氏王太后满怀豪情的一仰头尽饮樽中之酒,下面的大臣们受到了她的感染,也都豪爽的喊着“干杯!”“干杯!”然后都喝尽了樽中酒。雍正看到贺氏能如此理解自己,配合自己,心头一高兴,又是仰脖一饮而尽。

一上场,雍正这种先是收拢民心,后是大表孝情的做法,将一个心胸宽广,虚怀大度明礼知情的完美的君主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套实行下来,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应,此时,大臣们的气氛非常活跃,大部分人都面露喜色,再也不拘谨的情不自禁的端着酒樽,看着雍正。等着他的第三樽酒的祝酒词开始。

长孙嵩再也坐不住了。他看着雍正的一再表现,使自己这个大权在握的人尽然看都没人看了,他感到自己丢尽颜面,威风扫地,他心里愤怒极了,可他的面部表情却又不能明显的表现出怒气,于是,那种尴尬,做作的形象很难堪的浮现在他的脸上,他扭头看看长孙肥,长孙肥也用同样苦不堪言的表情望望他。二人会心的相互看了看,然后长孙嵩用眼往自己对面的那个人盯去。那个穿一身戎装的武将打扮的人看到了长孙嵩的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