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部分 (第3/4页)

的陪同下,对加加林厂的一些技术资料进行了整理。阿西莫洛夫不由慨叹,苏联这么多年研究的成果,一朝全部变成了中国的东西,虽然可惜,但也现实。他现在能顾得上的东西没有那么多了,新东家入主后,最起码他的工资提高了百分之六十,甚至厂里还为他这样的技术大牛配了一辆中国产的小汽车。阿西莫洛夫开着那辆小汽车去妻子学校接她,让妻子脸上十分有光。

他决心好好工作,现在时代不一样了,追求个人幸福生活已经变得更为紧要了。

今天对于阿西莫洛夫和加加林厂来说又是一个非常不同而意义重大的日子,因为在所有权变更后,加加林厂得到了不少来自中国企业的订单,制作一些飞机的零部件,生产这些零部件利润并不如生产整机大,但是却能保持加加林厂持续盈利,有一定效益。可对于心思很大的加加林厂员工来说,长期造不了一架战斗机,对他们来说很难接受。

今天,加加林厂的生产线上,终于诞生了一架新的战斗机,阿西莫洛夫对此也感觉十分的不可思议。因为这家战机是中国工程师团队在研究了他们的苏…27战机后,进行改动和重新设计的,机体一些细节有了略微变化,而且内部的大部分电子设备都采用了中国产品,可以说,这架战机除了外形很苏式,里面的一切基本上都是中国制式的,甚至就连屏显的文字也是汉字。

阿西莫洛夫自己也参与了这型战机的改进和制造,深深了解这架战机比su…27等苏联战机有怎样的巨大优势。它的体型和重量都有提高,换装了来自中国的ws…10系列的发动机,单个反动机开后燃推力可达155kn,而且发动机还是轴对称矢量喷嘴,使得这架战机的机动性大大提高。

它的武器系统全部使用了中国产品,放弃了一系列的苏制导弹,但是能够挂载pl…8、pl…12、lt/ls/ft系列炸弹、yj反舰导弹等,既能够完成制空作战,又能够对地对海攻击,是一款当之无愧的重型多用途战机。

航电系统上,新战机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功率大而探测范围广,抗干扰能力和电子对抗水准都非常高。

从这些细节上,阿西莫洛夫就能够看出中国航空人的技术水平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苏联,这让他不由慨叹,也欣喜自己终于又回到了业内的一线阵容中。

“夏工,我们的新战机制造出来,能够获得中国空军或海航的订单么?据我所知,贵国空军使用的歼…9战机在性能上与我们的新战机极为接近,而贵国海航也有f…14这样的机型,恐怕我们的新战机很难找到一个空间。”阿西莫洛夫有些忧虑地道,在他看来,什么西伯利亚和远东现在根本不可能有采购新战机的可能性,而唯一可能买新战机的就是中国空军了,但中国航空兵装备堪称豪华,也种类繁多竞争激烈,这让他颇为患得患失。

主持新战机研发的中国工程师夏高鸿是一名红警工程师,之前在沈飞主持过f…14的国产化业务,也算是齐一鸣手下的技术大牛,他笑道:“没有需求我们干吗跑来共青城改这飞机?我们新战机已经获得了军方的内部编号,就叫歼…16战机。大家都是同事与你说明白也没什么,海航装备了数百架的歼轰…7a战斗轰炸机,但是这批战斗轰炸机设计比较保守,已经无法满足海航多用途化的需求了,所以海航希望获得一种性能出色、价格又不是很高的重型多用途战机替代歼轰…7a,嗯,但是空军和海航现在基本是两套班子,空军用歼…9,那么海航就不太可能使用歼…9影豹,所以海航看中了侧卫的潜力,希望在此基础上发展一款好用的多用途重型战机。”

阿西莫洛夫连连点头,问道:“那么中国海航会采购多少架歼…16战机?”

夏高鸿说道:“保守估计有个200架吧,至少跟现在的飞豹一比一置换。”

阿西莫洛夫激动道:“二百架啊,这可是大订单,至少我们在四五年内不愁什么了。”

夏高鸿哈哈一笑,拍拍身旁的毛子大叔,道:“没那么简单呢,我们的新战机还在试飞,之后要通过海航的审查和测试,才能够确定是否进入采购流程。而且即便是我们进入了采购流程,也不是你想的那样四五年功夫,200架战机按照我们国内的要求,必须在20个月内交付完成,现在加加林厂还不具备这样的生产能力,我们的生产线势必要扩大产能。”

阿西莫洛夫听后反而踌躇满志,因为他很久没有体会过这种高昂精神和认真态度做上级交下来的任务的感觉了,工作让人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阿西莫洛夫对于未来也充满了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