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2/4页)

会成立后,任政务处长,其貌似为宋出力实为内奸,1937年 “七七事变”前后其不断把军事情报密报日方。事态严重以后,每次军事会议情况,军 力部署调动,日人了解一清二楚,主要情报来源即出于潘毓桂之手。南范血战失利,佟 麟阁将军、赵登禹将军殉国,即因潘的出卖。

石友三在7月叛乱失败以后,逃回天津,四处活动以图再起。石觉得混得无聊,每日 必去泡名妓王双喜。这个女界名流对他也很仗义,每天不叫他掏出三万块银元绝不歇手。 因石友三在西北军时是宋的旧部,二十九军占据平津以后,宋深知石必不甘寂寞,为笼 络住石,免其闹事,与石商量,任石为冀北保安司令,并把陈光然等两个团交给石指挥, 同时将石自己拉起的人马再编两个团。石知宋意,把陈光然交给他,实是看住自己。石 友三知道自己名声不佳,在宋的眼皮底下拉起人马必很困难。石相信占卜扶乩,求签为 “上上”,石高兴地带着姨太太和十几匹宝马到北平安定门外的黄寺上任去了。

石友三很善交际,和土肥原、今井武夫多年前就有交往。

“七七事变”之前,石获悉东京、北平在传闻“七夕之夜必发生柳条沟事件”(柳 条沟事件指1931年9月18日在奉天柳条沟引发“九·一八事变”)石马上驱车在北平城里 四处寻找日本大使馆武官今井武夫,见到今井立即表示:“七夕之夜如果中日两军发生 冲突,我部决不与日方为难。”宋哲元撤出北平时挟其南撤,石友三趁局势混乱收罗散 兵,扩大实力,不久即扩充到12个团。土肥原这时已被任命为师团长也在鲁南一带,石 又与土肥原恰商投靠之事,后来被高树勋将军诱捕勒毙,埋在黄河沙滩里,让他魂归大 河了。

石友三与殷汝耕不同,殷投靠日人,打出大义凛然旗帜,呐喊所谓救亡口号。明知 自己不光明,却用光明的口号塑造光明形象。而石友三对自己投敌却毫不遮掩地说: “没有当过汉奸的人,以为汉奸好当,当过汉奸的人,真他妈的王八蛋才当汉奸。”

这也是汉奸的一个种类!

血祭卢沟桥——七七事变 第七章日本国内军人叛乱曾在燕京大学读过书并参加“一二·一六学生运动”的一名奥地利学生在1939年著 书,书中提到:“中日之战,在中国是太早了五年,在日本是太迟了五年。日本容许中国准备五年, 始行开火,是太迟了;中国如在1937再坚忍五年,日本或至不敢再和中国作战…”

20世纪30年代日本正面临空前未有的经济危机,由于军费支出连年直线上升,迫使 国家总预算连年有增无已。昭和6年(1931年)由于爆发“九·一八事变”,日本军费支 出占全国总支出的31。2%。昭和9年(1934年)便激增到44%,昭和11年(1936)又增 至47。7%。日本政府弥补巨额赤字的可行之策唯有发行公债和多印钞票,从而导致恶性 通货膨胀,日元贬值。再加上劳工工资降低,米价跌落,益以岁荒,中小企业纷纷倒闭, 失业人员踯躅街头,劳资纠纷层出不穷,都市农村经济同时陷于绝境。昭和7年(1932年) 年底,平均每一农户负债2000日元。各地报章每天都在刊登令人怵目惊心的社会新闻, 诸如“生计日艰,悬梁自尽”、“走投无路,父子自杀”等等。

另一方面,基于所谓军需景气的刺激,使明治维新以来的产业结构逐渐转向战时体 制。日本政府颁布了“重要产业统制法”,用国家权力来加强大财阀们对主要产业的控 制力,三井、三菱、住友、日产、申岛相继壮大,形成巨大的独占资本。这些大财阀们 和军部、政府勾结,他们被称为“死亡商人”。死亡商人既因战争崛起,就要诱发一场 更大规模的战争,以免业已扩大的生产陷于停滞。战争也就成为他们无时难忘的当务之 急之事。

早在1919年8月,在上海的一所公寓里,日本作家北一辉完成了一本叫《日本改造方 案》的书,北一辉,一个中学没有毕业,全凭自习,博学多闻文采口才俱佳的作家。鉴 于社会主义在世界各地蔓延,唯恐日本重蹈俄国覆辙,出现列宁的政权或是德国的社会 主义,他四处奔走到处游说,鼓励日本军人和有志之士断然改造日本。

北一辉的《日本改造方案》迅速风靡徬徨苦闷的日本少壮军人之间,他们将北一辉 的主张奉为金科玉律,尊北一辉为教祖。日本右翼理论家大川周明觉得北一辉大有利用 价值,便亲赴上海把北一辉接回日本,参加右翼革新团体“犹存社”,使日本极右派声 势为之一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