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2/4页)

母亲身上撒了泡尿。母亲由此判她是克星,解决的方法就是把她出继给别人家做女儿,免灾。母亲还强令她穿耳、缠足,是父亲解救了她。稍大一点读书了,因为她是女孩,不让她说官话,说她将来是“乡下人”。后来竟真的把年少的许广平许给乡下一个姓马的做儿媳。面对种种不平,许广平愤怒了。她把马家的聘礼扔到门外,为反抗这桩包办婚姻,1917年,19岁的她离家出走到天津女师求学。独特的人生遭际,使她投入学生运动,在天津爱国同志会编《醒世周刊》。她当时就写出了思想敏锐、锋芒毕露的《富贵不足为荣说》等一批“指点江山”的文字。为了拓宽视野,1921年考入北京女师,在那儿结识鲁迅先生。在女师大*中,她“到中流击水”,抨击陈腐的封建奴化教育。此后与鲁迅并肩,开始了“十年携手共艰危”的革命生涯。

“横眉冷对千夫指”,这是鲁迅先生的名句,许广平与鲁迅一样,用毕生的心血实践并实现了它。20年代她是叱咤风云的学生运动领袖,40年代她是*斗士、民族英雄,50年代后她是全国妇女界领袖之一。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次日,日军开进上海租界。一周后的凌晨5时,许广平在寓所被捕,被关押在北四川路日本宪兵司令部。后又被转送到杀人魔窟极司非尔路76号汪伪的特务机关“调查统计局”。

日本人之所以逮捕许广平,因为她是鲁迅夫人,熟悉活跃在上海文化界的左翼名人。他们妄想从她的身上打开缺口,将进步的上海文人一网打尽。敌人机关算尽,终究是竹篮打水。在狱中他们先用欺、吓、哄、诈、骗、*凌辱等手段,后改用打骂、罚饿、拷打以至电刑等酷刑。许广平被折磨得死去活来,面对敌人淫威,她横眉冷对,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用智慧、斗志和惊人的毅力与敌人周旋,据理力辩,不畏斧剑鼎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敌人找不到真凭实据,不得不在关押了76天之后,让内山书店为她保释。由于许广平信奉“身体可以死去,灵魂却要健康地活着”、“牺牲自己,保全别人;牺牲个人,保全团体”的神圣信条,使当时留在上海的进步文化人,没有一位因她的被捕而受到牵连。“食她之赐”安全隐藏4年之久的郑振铎称颂她为“中华儿女们最圣洁的典型”。

以前一直有人认为鲁迅是“太阳”,许广平是“月亮”,月亮是借助于太阳的光辉而显示自己的。这种比喻是不严肃的。如果说许广平与鲁迅以沫相濡的10年间,她是作为鲁迅的助手而成为闻人的话,那么在鲁迅逝世后,她完全是一个独立的战士。她有自己“独特的道路,独特的经历,独特的事业,独特的贡献”。她的被捕遭难、在狱中的表现正反映她的崇高的品格和气节。抗战期间,她参加的战斗团体,公开或秘密的,上层或基层的,几乎包罗了政治、文化、群众、妇女各个领域。诸如“抗日救国后援会”、“复社”、“读书会”、“聚餐会”、“地下国民会议”等等。当“妇女俱乐部”的负责人茅丽英被敌伪暗杀,群众为其开追悼会时,许广平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参加。此举再现了鲁迅当年冒生命之危,参加杨杏佛的追悼会横眉冷对的遗风,她与鲁迅一样,是民族的脊梁。

许广平在鲁迅生前身后(2)

俯首甘为孺子牛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甘为中华民族和人民大众的牛;而许广平呢,除此之外,还要做鲁迅先生的牛。打结识鲁迅起,直至瞑目,做先生的牛,她一刻也不懈怠。作为鲁迅的战友、夫人和助手,许广平与其配合默契如手术台上的医生和护士。许广平除了下厨、带孩子,担当繁重的家务外,还得为鲁迅的创作搜集准备资料,誊抄、校对文稿,接待应付各种访客……以至糊信封、跑邮局等琐事。在那文网密布、魑魅魍魉横行的时代,为了与敌人斗争,不得不与其周旋——迁居,躲匿,整日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许广平像婵娟对屈原一样崇敬鲁迅,她是他的保护神。每每鲁迅上街,许广平都得在后跟着,远近不离。鲁迅先生还是有点小脾气的,作为夫人、学生双重身份的许广平,与先生合作要至善至美,还要讲究点艺术。这一切许广平没有怨言。她说“为了爱,我才这样行。”令许广平感到欣慰的是:鲁迅30年的创作生涯,后10年的业绩超过了前20年!

鲁迅逝世后,她仅靠书店每月支付一点版税度日,还要赡养在北平的鲁母和朱安女士。尽管拮据到靠借贷度日,许广平对鲁迅在平的家属却从未断过供养。在致鲁母的信中,她说:“你老人家千万不可太省钱,媳妇如同儿子一样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