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2/4页)

通过门童的介绍,赵扬竟然听见了许多熟悉的名字:韩馥、陈群、荀攸、辛毗,甚至还有一个最近刚刚应诏的钟繇。这个倒是让赵扬兴奋不已。

至于赵扬?咳咳,游学弟子的地位也不高,除非你是官家子弟。不过,赵扬可不喜欢那些盛气凌人的富家子弟,所以还是和游学子弟坐在了一起,随便找了一个空席坐了下来。

坐下了一会,便开始了。

不过,过了才一会,赵扬就开始难受了。本来跪坐的姿势就不怎么好受,加上内容又只是讨论诗歌一类的,没有什么吸引力,大多数人都是心不在焉,只有一些富家子弟在指手画脚。

“早知道如此,就不来了。”赵扬心中这样想,嘴上却不知叹了几口气。

右首旁边的一个寒门子弟可能对诗歌也不感兴趣(肯定,吟诗作乐那是有钱人没事情咔吧牙的事情,穷人才没有那个功夫呢),听见赵扬叹了两口气,也来了兴趣,问赵扬为何叹气。

看看周围人也都心不在焉,赵扬便扭过头看那人。

那人衣着简单却显得十分有精神,人也十分清俊。赵扬也没事情干,于是就道:“哎…,我大汉有社稷将倾之危,这些人却还在这里谈诗论画,悲哉……”

那个寒门子弟正想问为什么,却见自己左首的接过话茬道:“哼,休得放大话,现在天下还尚且太平,何来社稷将倾之说,必是你危言耸听!”

刚才那寒门子弟忙道:“元直且住,问这厮有何要说。”

赵扬一听,简直高兴死了,表字元直的,不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中”的徐庶又是谁呢?

徐庶在演义之中主要出现在走马见诸葛那一回中,但是赵扬从历史上知道徐庶也确实很有能耐,包括在赤壁的时候就感觉不好,正好西凉地方有点小事儿,于是到了西凉镇守,而且还有点成就。

卖弄一下才学也是好的。赵扬按住想笑的欲望,正了正神色道:“今朝中宦官争权,姑且暂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阉人党锢,朝中正直之臣不敢言,那么,天下就好不到哪里去。且官职买卖众所周知,孝廉不尽孝,秀才不识书的人甚多,民多受其苦。”

这个孝廉,也是东汉的制度之一。因为古代讲究以孝治国,所以,只有那些特别孝顺的人才能被举荐为孝廉,试想一下,连孝廉都不尽孝,那会是什么样子!

顿了顿,赵扬又道:“你可知道张角那厮?”

徐庶和那个人都是寒门子弟,长在民间,对于张角肯定熟悉,于是同道“知道”,不过徐庶又补充道:“张角画符施水,蛊惑民心,家乡之人多有信奉太平道之人。张角私自划立部曲,恐怕也有野心。”

这一点说的十分有道理,赵扬也开始重视起来徐庶了。

想归想,赵扬口中说道:“不错,张角不仅私立部曲,更是结交朝臣,现在各地多疫疾,张角画符施水救人,所以信奉太平教的人甚多,太平道假托道教,但实则有违道义。诸位认为张角何时会反?”

二人之中,那个不知名的先道:“现在大事以足,黄巾人数众多,粮草也应该消耗不少,那个张角,必定也读过一些兵书,肯定也是秋收后,而且那些乱民都是农民,自然也不会耽误农事,所以应当是秋后反!”

确实,秋后出兵是兵家常识,在春天出兵固然好,但是大规模的征丁,必定会影响收成的,所以他说的不无道理。

黄巾是甲子年甲子日起义的,如果推算,应该是三月五日,不过张角总不能傻到提前这么久就约定起义时间吧!要不然也就不止被迫提前起义一个月的事情了。

徐庶也道:“我认为当于夏,夏时青黄不接,乱民无粮,必有人按耐不住,所以当于夏。”

这下考虑到了客观因素,所以说也有道理。前几年的时候,因为大户兼并土地十分严重,加上朝廷买卖官职导致出现了很多贪官污吏,税收收不上来,灵帝竟然向这些买官的人索要钱财,最后这些都是分摊到了忙忙碌碌一年却食不果腹的贫苦农民身上了。

这简直就是杀鸡取卵,这几年天灾人祸不断,收成本身就不好,不但不赈济减免赋税,反而还增加赋税,从过去七岁开始缴税改为刚出生就纳税,而且田税也一亩增加到了十钱!!普通的农民的粮食大部分都被官家收去了,剩下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到次年!!加上因为官僚多为买官,这些贪官便更加拼命的聚敛钱财,最后这些钱不都是出在小民身上么?

赵扬沉声道:“我认为你二人说的有理,但都不对,张角肯定计划秋后反,但若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