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 (第1/4页)

“好!”

二人边说,边走进了申甫的大帐。

申甫的大帐规格很高,分里外双层,这样的规制,不但是为了保暖隔寒,还是蒙古神师、贵族才能享有的标准。申甫是个和尚,但平日里经常带着两个女弟子随行,这点因为他是皇帝的爱将,而被大家刻意忽略。但黄得功每次找申甫之前,都会叫手下先来打声招呼,因为,黄得功比较排斥这样的军旅生活。

申甫申和尚,虽说当初是为了混口免费的汤粥才剃的度,并且当和尚期间,没研究多少经典,倒是搞出了不少的发明创造,但这丝毫不能证明,申甫对佛经就一点专研都没有。

而且世间的事儿,有时候就是这么逗,恰恰因为申甫既不是一个合格的沙门,又不是一个纯粹的中土佛教徒,所以申甫在对待藏传佛教、萨满教的态度上,更加灵活。同时他搞发明的时候,对于道家打醮之类的戏法,也很是门儿清,依靠着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几个月来申甫竟然成为整个蒙古士兵眼中的大法师了。随行的喇嘛和萨满,也都乐于将申甫的宗教地位,逐步提高。因此,现在的申甫,完全有资格享用双层的帐子。

黄得功走进申甫的内帐之后,田雄就留在外帐了。内帐之中,温度很高,以至于黄得功惊恐地发现,申甫竟然只穿了一件白绸中衣,盘坐在一个蒲团上,身边是两个青衣的尼姑,正在来来回回的布置着矮桌、绣墩和琳琅的食物。

“哎呀,黄将军来啦!请!请!请!”申甫热情的招呼着黄得功。

“呵呵,将军果真是雅人,这风雪肆虐之中,竟有这么暖和的帐篷,真是羡煞人啊!”

黄得功坐下后,那两名女尼,立刻给他倒茶水,黄得功一摆手,从怀里掏出酒囊,自顾自的喝了一大口小米粥。一旁的妙真,凤目一闪,回头看申甫。申甫连忙摆手示意,叫她们两个退出内帐。申甫虽说对自身要求不高,但他对黄得功却非常尊敬,他知道黄得功是个非常非常传统的中国军人,所以,黄得功对两个女弟子的不够友善的态度,他丝毫不觉得过分!申甫将妙真支开后,打了一个佛手。

“将军夜来,有何事示下!”

“哦,我听蒙古的法师说,这暴风雪最多再刮三、五天了,所以,今夜派李老栓出去打探,这次来,就是想”

黄得功刚说到此,便听外面两个爽朗的声音响起!

“奶奶的,还是装和尚好啊!双层帐子就是不错!”

“是啊,早知道这样,当初俺也当秃子了!”

第一个是曹变蛟,第二个是哈尔巴拉。

申甫的两名女弟子,一个叫妙真,一个叫妙圆。闻听曹变蛟他们来了,连忙重新出来,分别给他们两个人斟好酒茶,摆好糕点,随后冲着四个人合十施礼,又退了出去。

“虎山大帅,不知今夜之聚,有何事要委派小将?”

曹变蛟只是性子有些外向罢了,这么多年的独当一面,加上白文选、李定国的影响,曹变蛟早已经是一名合格的统帅了。他其实也看不惯申甫的做派,但既然黄得功在这里开会,便一定是大事儿,因为这个帐篷里,暖和且保密。

“哦,某家想的是,这暴风雪最多再有三、五天的光景了,到时候,苏尼特部的人马,一定也会派人寻找咱们,所以,我今夜派李老栓出去打探了,我的意思是,趁风雪未停,先行出谷!”

“哦?就是说迎着风雪出去?可是,这暴风雪就连他们蒙古健儿,都不轻易招惹,咱们这些南国将士,岂不是更不灵光?”

“呃!”申甫闻听此言,赶紧开口接过话头:“葵倾向日,恰似津含甘泉;玉粒千春,鼓角风雪而行。铁马斑斓净烟尘,足堪传世佳话矣!”

好家伙,申甫一口气列举了三个宗教概念,来表明这样一个观点:将士的忠心,就如同含之不渴的甘泉,又好像充饥千年的粮食,一定会带给我们胜利。将来回首今晚定策时,也一定会因为我们曾经迎着风雪作战,而传为佳话的。

别看申甫平时说话文绉绉的,但如此晦涩的语言,还是很少见,他之所以要这么干,为的是防备哈尔巴拉。哈尔巴拉虽说精明出众,但听不懂文言文的。

申甫的考虑是这样的,曹变蛟的观点确实正确,大明边军再是耐苦,也决计受不了漠北的风雪。但旁边不是还有个哈尔巴拉嘛!怎么也要注意影响不是?哪能当着外人的面来说自己不行的?

曹变蛟听完申甫的‘密码’之后,大眼睛动了动,余光中看到哈尔巴拉因为没听懂儿而直揪胡子,立刻明了申甫的用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