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3/4页)

士兵,借助天空中的探照灯光和轻 高射炮对固定战线发射的曳光弹,冲进战场上令人窒息的烟幕尘雾,向敌人

展开进攻。一排排头戴钢盔的步兵,随着尖厉急切的风笛声,队列整肃地向 前挺进,月光下,刺刀寒光闪烁,高高端起的步枪杀气逼人。

当第 30 军的 4 个步兵师在一个最初宽 6 英里、后来逐渐扩大到 8 英里 的正面上以横队前进时,他们前面有 3 个主要目标地带。第一个目标地带叫

做“酢浆草”,它沿米泰里亚山脊的西斜面延伸,然后向西北转向腰形山脊 的边缘,接着转向正北。“轻步”计划规定于次日凌晨 3 点 10 分占领这个目

标地带。其次是“皮尔森”目标地带,该地带从腰形山脊的西端向东南延伸, 规定于拂晓时由 3 个装甲旅占领。最后是“小气鬼”目标地带,它在“皮尔

森”目标地带的正西,大致是从拉赫曼车站到泰勒阿卡基尔以南的一个区域, 这是装甲部队夺取的目标。

在北面,以第 51 高地师为左翼侧的澳大利亚第 9 师应夺取直到米泰里 亚山脊的“酢浆草”目标地带。山脊本身则由以南非第 1 师为翼侧的新西兰 第 2

师来占领。供第 1 装甲师使用的走廊应通过高地师的正面直抵腰形山脊, 而供第 10 装甲师使用的第二条走廊则应通过新西兰师的地域,到米泰里亚

山脊北段的反斜面为止。开始时由步兵师负责清除地雷,但后来每个装甲师 都必须用扫雷分队为自己开辟 4 条狭窄的通道。最初,每一条通道仅几码宽,

但要求尽快扩展。然而,夜间的战斗并没有实现这个意图,装甲部队不但没 有到达“皮尔森”目标地带,甚至连“酢浆草”目标地带的范围也没有超出。

由于蒙哥马利实施的压制敌炮兵火力的射击和随后的拦阻射击使敌步 兵的重武器和通讯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到 24 日凌晨前,敌人的防御射击都

未能对英军构成实际威胁。这样,英军就能够突破德军的前哨防线向纵深推 进。第 23 装甲旅的“瓦伦廷”坦克团和 3 个步兵师一起推进,而新西兰第

2 步兵师则在整个第 9 装甲旅的协助下向前推进。这些部队要在必要时不惜 一切代价夺取桥头堡。

但夺取桥头堡的任务却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夜深后,敌人的抵抗 加强了,越来越多的大炮向正在雷区摸索前进的英军士兵、车辆和装甲车射

击。除了在地雷场开辟通道碰到困难外,各处散布的地雷也给英军造成了严

重延误与大量伤亡。由于沙漠中没有什么地貌特征,烟尘滚滚能见度差,英 军在前进中遇到越来越多的进行顽抗的敌防御阵地。

10 月 24 日,蒙哥马利进攻部队的态势大致如下:右面是澳大利亚第 26 旅;中央是新西兰师的大部分部队,高地师第 154 旅配置在他们旁边;而左

面远处的南非第 3 旅则还处于“酢浆草”目标地带。另一个澳大利亚旅、高 地师的另外两个旅和一个南非旅仍然没有到达目标地带。第 23 旅和第 9 旅

还没有建立桥头堡。到拂晓时,第 1 装甲师的扫雷分队仅在澳大利亚师的作 战地域内开辟出一条通道,而第 10 装甲师所开辟的 4 条通道,没有一条超

出米泰里亚山脊顶峰。

从南面第 13 军传来的消息也令蒙哥马利不怎么放心。第 7 装甲师本来 应该像北面的第 30 军那样于 23 日 22

时开始进攻,突破“一月”和“二月” 两个地雷场,建立一个桥头堡,以便进一步向西扩大战果;而第一自由法国

旅则应占领希迈马特山西边山脚下的纳克布赖拉高地。但一切都不顺利。“蝎 子”扫雷装置被毁,部队伤亡惨重,白天获得的战果仅仅是拥塞在“一月”

地雷场两侧,“二月”地雷场尚未突破。

法国人的运气更坏,地面松软,前进速度缓慢,反坦克炮运不上来, 又在 7 点 30 分遭德军反突击。结果,两个上校阵亡,损失了全部车辆,却

连一寸土地也没有攻占。

当时第卫 3 军的处境是,要么突破“二月”雷场,要么在两个雷场之 间陷于崩溃。

蒙哥马利逐渐明白了这一总的形势后,于 9 时以后发布了 24 日的新命 令:一、彻底打通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