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2/4页)

大利亚、印度、新西兰、南非、希腊和 法国的师和旅。

但就人与装备的数量而言,英军占有决定性优势。1942 年 10 月 23 日, 双方在埃及的兵力兵器对比情况如下:

兵力兵器 英军 德军 比率 人员 230000 约 80000 2。8:l 坦克 1440

540 2。6:1 火炮 2311 1219 1。9:1

(野战炮和反坦克炮)

飞机 1500 350 4。2:1 上述数字表明,蒙哥马利在人力和物力上都比他的对手强。此外,他

还拥有短而不中断的交通线。 因此,蒙哥马利对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充满信心。10 月 19 日和 20 日,

他分别召集第 13 军、第 30 军和第 10 军所有中校以上的军官训话,告诉他 们他的计划的细节,他如何指导战争以及各个局部怎样与总体计划配合。他

虽然坚信敌人将无法抵抗这次进攻,第 8 集团军必将取得胜利,但也警告军 官们说:“这个仗将是一次艰苦而持久的战斗,我们的部队绝不可以为有了

良好的坦克和强大的炮兵支援,敌人就会投降。

敌人是不会投降的,激战就在前头。”他预期“整个战役大约需要 12 天”。

10 月 23 日,蒙哥马利向第 8 集团军官兵发表了一份私人文告。他在该 文告中说道:“我们马上要打的战役将是决定性的一仗。它将是战争的转折

点。全世界将注视着我们,关心这一战役的进展。??我们每一个人,不论 是军官还是士兵,都必须下定决心投入战斗,以战斗和杀敌的实际行动把战

争进行到底,取得最后胜利。??要求每个官兵怀着只要一息尚存就必须坚 持到底的决心投入战斗。在未受重伤尚能作战的情况下,决不允许任何人投

降。”他的私人文告使士气高昂的集团军官兵信心倍增。

10 月 23 日上午,蒙哥马利举行记者招待会,向战地记者发表演说。他 在演说中表现出来的必胜信念,使许多战地记者大为震惊,都纳闷他怎么会

那么自信。当天下午,他和参谋长德·甘冈一起进驻位于第 30 军和第 13 军 军部附近的集团军指挥所,准备在那里控制作战。为了能随时访问军长们和

部队,他特地调来一辆“格兰特”式坦克备用。

沙漠空军的科宁厄姆也在作战指挥所里,在那里有一个专供他使用的 常设帐篷,这与战争早期陆、空军互相隔离的情况已大不相同。大战前夕, 第 8

集团军从上到下的气氛都是轻松而镇定的。利斯将军后来对此作了较详 细的描述:

“作战开始前的最后一天,我坐汽车慢慢巡视战场一周,尽可能与各排、 炮兵及坦克兵交谈。车开得很慢,以避免扬起沙尘,引起敌人注意。我们取

下了挡风玻璃,以免日光反射。士兵们多在沉静或思考状态中,很多人在写 信,不少随军牧师在为他们举行作战前的最后一次布道。大家士气高昂,期

待着投入战斗,并且也了解眼前任务的重要性。每个人都知道他需要做些什 么,我想我们都知道赌注很大。

集团军的士气很高,到处都显而易见地存在着备战的信心和成功的意 志。

作战前夜,我和集团军司令共进晚餐。餐后,他问我要做什么。我告 诉他我想去看看炮兵阵地。他问我能看到些什么,我又能做些什么,然后说

现在我没有足以影响战局的事可做。他说,我所能做的事,是早点上床睡觉, 以便明日早晨以整洁的仪容出现,给部队更多的信心??”

10 月 23 日晚上,蒙哥马利看了一会儿书,很早就睡了。那天傍晚,接 替隆美尔的斯图姆将军发给德军最高统帅部的情况报告是:“敌情无变化。”

但是,到晚上 9 点 40 分,英军阿拉曼防线上的 1000 多门大炮,同时向德军 炮兵阵地轰击。刹那间,地动山摇,沙尘满天。20

分钟之内,英军炮火已 重创敌军炮群。然后,这 1000 多门大炮调转炮口把暴雨般的炮弹倾泻在敌 前沿阵地上。接着,第 30 军和第 13

军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