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 (第2/4页)

城市是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是一个地区财富的中心,一座坚固的城堡,往往就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军事防线和要塞。

所以自古以来,战必攻城!

倾巢而来的建奴主力不是说笑的,确是是当时东亚大陆上最野蛮最耐战的一支军队,承受这支军队怒火的东江军守军感受到极大的压力。

数天前的攻防战,建奴付出极大的伤亡,但始终没法攻破铁山城,不过‘毛’有俊的东江军损失也很大。

新筑的铁山城,倾注了‘毛’有俊一年来的所有心血,这是‘性’命攸关的建设,‘毛’都司不敢怠慢,现在他的努力终于获得回报。

‘毛’有俊这个原本是个在历史上领便当的死跑龙套的,自己也认为没有什么大的军事才华,所以唯有以勤补拙,把一些古代兵书拿来现学现卖。

比如《武经总要》,他‘花’高价购买了一套。《武经总要》是一部中国古代北宋官修的一部汉族军事著作。作者为宋仁宗时的文臣曾公亮和丁度。两人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时间编成,时代相对久远了些,但是关于守城的一些珍贵记录仍让‘毛’有俊如获至宝。

写《武经总要》的北宋时期,城防工事极为牢固,攻城的武器装备也相应发展。《武经总要》中便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记录了有关城防建筑以及守城、攻城的各种重型装备,其中包括一些专用的特殊类型的兵器。

关于城防工事,《总要》中画有详细的图像和介绍:

坚固的砖筑城墙,外面围着宽而深的壕沟,外壕上架的吊桥在敌人来攻时即可升吊起来。

城‘门’外面加筑有圆形瓮城,敌人即使攻入瓮城,也可能成为瓮中之鳖,被困在其中消灭。

高高的城墙上砌筑着‘女’墙,上面开有向下‘射’箭的箭窗。

每隔一段还筑有凸出墙面的“马面”,上面设敌棚或敌楼,配置各种守城器械。

同时还沿城构筑一些和城墙相联接的弩台,上设重炮和强弩。

在战棚前和‘女’墙外,垂挂着防御炮石弩箭的垂钟板、篦篱、皮竹笆等用生牛皮、荆柳、竹皮等材料编制的防护设备。

这一年‘毛’有俊训练军队的同时,也变成包工头,孜孜不倦的为新筑的铁山城建造防御工事。依托质量过硬的工事,数千名东江军士兵组成的部队在圣诞夜和攻城的建奴展开一场惨烈的厮杀。原本以为凭借着这样的防御工事,可以继续轻松的吊打那些不擅长攻城的建奴。

初期攻城失败之后几天时间里,建奴的部队出奇的平静,也没有再进攻,好像在等什么。

直到今天‘毛’有俊才知道,他们在等什么reads;。

有盾就有矛,在中国古代,防守与进攻方都发展出一套充满智慧的方法来应对。

据《墨子》所载,战国时期的攻城方式就有12种:临、钩、冲、梯、堙、水、‘穴’、突、空‘洞’、蚁附、和轩车。除掉其中因文献缺失而其意不明,以及互相类同的,也有10种攻城方法。经过汉唐宋明的发展,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

现在的铁山城外,就有一批这样专业的攻城器械,建奴就在等这批攻城器械的到来。

建奴野战能力非常强大,这是公认的,但是他们攻城能力不行,这也是公认的。

因为这些非常专业的器械,如果不是有专‘门’的军事专家和工匠以及‘操’作人员,别说制造了,就连使用都做不到。它们绝对不是建奴这种野人可以拥有的。

“为什么会这样?!这些攻城武器建奴怎么会有?”

站在铁山城西‘门’的‘毛’有俊看着城外那些非常专业的攻城器械,心中的疑‘惑’和怒火再也压制不住。

“今年朝廷给东江军配备了许多火炮和铁甲,辽西那边有人心怀不满,就派人过去建奴那里,祖大寿要借刀杀人。”

在‘毛’有俊身边的雨化田是知道内情的,淡定的对‘毛’有俊说出这么一句话。

“如此资敌,他们还算是大明的军队吗?!”‘毛’有俊怒道。

“辽饷分东江军多一些,他们就分得少了,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啊。”

雨化田倒是对辽西将‘门’的行为表示理解,‘毛’有俊却听得差点吐血。

“汉‘奸’!逆贼!我要弹劾”‘毛’有俊拔剑,朝虚空处狠劈一刀。

“我们没证据。”雨化田懒洋洋的说道。

“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