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 (第2/4页)

人。 努尔哈赤的军队,人数共计六万人,号称二十万。 按某些军事专家的说法,这是当时世界上昀为强大的骑兵部队,对于这个说法,我认为

比较正确。 理由十分简单:对他们而言,战争是一种乐趣。

由于处于半开化状弁,也不在乎什么诗书礼仪,传统道德,工作单位,打小就骑马,骁勇无畏,说打就打绝不含糊,更绝的是,家属也大力支持: 据史料记载,后金骑兵出去拼命前,家里人从不痛哭流涕,悲哀送行,也不报怨政府,老老少少都高兴得不行,跟过节似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多抢点东西回来! 坦白地讲,我很能理解这种心情,啥产业结构都没有,又不大会种地,做生意也不在行,不抢怎么办? 所以他们来了,带着抢掠的意图、锋锐的马儀和胜利的把握。 努尔哈赤是很有把握的,此前,他已等待了四年,自孙承宗到任时起。 一个卓越的战略家,从不会轻易冒险,努尔哈赤符合这个条件,他知道孙承宗的可怕,所以从不敢惹这人,但是现在孙承宗走了。

当年秦桧把岳飞坑死了,多少还议了和,签了合同,现在魏忠贤把孙承宗整走,却是毫无附加值,还附送了许多礼物,礼单包括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塔山、大小凌河以及关外的所有据点。

这一年,努尔哈赤六十七岁,就目前史料看,没有老年痴呆的迹象,他还有梦想,梦想抢掠更多的人口、牲畜、土地,壮大自己的子民 公正地讲,站在他的立场上,这一切都无可厚非。 孙承宗走了,明军撤退了,眼前已是无人之地,很明显,他们已经失去了抵抗的勇气。 进军吧,进军到前所未至的地方,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无人可挡! 一切都很顺利,后金军毫不费力地占领了大大小小的据点,没有付出任何代价,直到正月二十三日那一天。 天启六年(1626)正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抵达了宁远城郊,惊奇地发现,这座城市竟然有士兵驻守,于是他派出了使者。 '1524' 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写出了如下的话: “我带二十万人前来攻城,必破此城!如果你们投降,我给你们官做。 ” 在这封信中,他没有提及守将袁崇焕的姓名,要么是他不知道这个人,要么是他知道,

却觉得此人不值一提。

总之在他看来,袁崇焕还是方崇焕都不重要,这座城市很快就会投降,并成为努尔哈赤旅游团路经的又一个观光景点。 三天之后,他会永远记住袁崇焕这个名字。 他原以为要等一天,然而下午,城内的无名小卒袁崇焕就递来了回信: “这里原本就是你不要的地方,我既然恢复,就应当死守,怎么能够投降呢?” 然后是幽默感: “你说有二十万人,我知道是假的,只有十三万而已,不过我也不嫌少! ” 胜利之路 努尔哈赤决定,要把眼前这座不听话的城市,以及那个敢调侃他的无名小卒彻底灭掉。

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他已确知,这是一座孤城,在它的前方和后方,没有任何援军,也不会有援军,而在城中抵挡的,只是一名不听招呼的将领,和一万多孤立无援的明军。

六年前,在萨尔浒,他用四万多人,击溃了明朝昀为精锐的十二万军队,连在朝鲜打得日本人屁滚尿流的名将刘綎,也死在了他的手上。 现在,他率六万精锐军队,一路所向披靡,来到了这座小城,面对着仅一万多人的守军,和一个叫袁崇焕的无名小卒。 胜负毫无悬念。 对于这一点,无论是努尔哈赤以及他手下的四大贝勒,还是明朝的高第、甚至孙承宗,都持相同观点。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毛泽东 袁崇焕是相信光明的,因为在他的手中,有四种制胜的武器。 第一种武器叫死守,简单说来就是死不出城,任你怎么打,就不出去,死也死在城里。 虽然这个战略比较异,但很有效,你有六万人,我只有一万人,凭什么出去让你打?有种你打进来,我就认输。

他的第二种武器,叫红夷大炮。 '1525' 大炮,是明朝的看家本领,当年打日本的时候,就全靠这玩意,把上万鬼子送上天,杀

人还兼带毁尸功能,实在是驱赶害虫的不二利器。 但这招在努尔哈赤身上,就不大中用了,因为日军的主力是步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