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部分 (第2/4页)

,仿佛生怕车走得太快,许多话说不完似的。

说了一些家常,叶景突然道:“春秋,我来时,听说了封王的事,大致的情况,为父也了解了一些,只是这背后,怕是没有这样简单吧。”

叶春秋知道朱叶一体事关重大,这种事当然不能隐瞒叶景,便将宗室与内阁的矛盾大致地说了。

叶景微微皱眉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吗?这倒是难题,春秋可有什么打算?”

叶春秋叹息了一声道“是呢,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今到了这个时候,儿子其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得罪任何一个,对叶家都不是好事,就是不知父亲有什么高见呢?”

叶春秋一直以来,在对待那场即将到来的争斗,都保持着超然的态度,可是他很清楚,想要做旁观者并不容易,叶家不可能永远蛇鼠两端。

至于问叶景该怎么办,也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完全是出于对叶景的尊敬,因为在他的印象之中,自己的父亲一直是个拿捏不定主意的人,每次询问他的意见,他大抵就是你自己看着办的话。

不过这一次,叶景却是认真地凝起眉来,一面与叶春秋行走于闹市,一面思考权衡着什么。

这个时候,叶春秋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叶景的反应,才真正的感觉到父亲变了,变得开始有了主见了。

不过……想必父亲最终还是不会拿出自己的主见吧,这件事太大了,父亲的性子懦弱,是做不了这个主的。

叶春秋这样想着,叶景却是突然道:“为父问你,春秋,你说实话,你认为这世上谁更靠得住?”

叶春秋微微定神,毫不迟疑地道:“当然是叶家自己。”

叶景却是摇头道:“不,为父不是这个意思,为父的意思是,内阁的优势在于,他有处置军国大事的权利,而宗室往往难在朝中施加什么影响,可是内阁的首辅大学士,即便交好,关系再怎样莫逆,可是哪个首辅大学士能够在内阁里掌握权柄数十年呢?也不过十年八年,李公也就差不多要致仕了,那么十年八年之后呢?谁能保证十年八年之后,新的内阁首辅大学士还会和叶家亲近?”

“今日,若是联合李公,八年之后就需仰仗新的首辅,今日若是成了宗室,与宗室休戚与共,这便是叶家百年的家运啊。”

“何况,朝廷因为宗室的供养而选择削藩,充实国库,可是十年二十年之后,等到国库又入不敷出了呢?到时候要裁撤的是谁?这天底下,能充实国库的肥羊,又有几个?”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联姻

叶春秋原本并不指望叶景能给出什么好建议,可是当叶景认真地将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勐地,叶春秋有一种醐醍灌顶的感觉。

叶春秋没想到父亲居然提到了一个最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内阁的更替,宗室是靠血缘来继承,所以属于一个极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可是内阁完全不同,它没有任何的延续性,内阁毕竟是有能者居之,各个首辅对于军政的治理风格都是迥然有异。

那么,如何保证叶家在跟着李东阳打击了宗室,与宗室反目成仇之后,新上任的内阁首辅大学士认为宗室已经不再是朝廷的累赘,从而与宗室联手,打击叶家呢?

世上的事,变幻无常啊,谁能说得清呢?

这个问题的确很重要,聪明睿智如叶春秋,却是一直将这个忽略了。

叶春秋此时不禁对叶景肃然起敬起来,自己是身在此山中,倒没有想到这个最重要的关节,若不是父亲提醒,这个巨大的隐患,甚至可能对于叶家来说是致命的。

此时,叶景接着道:“为父方才说的是一家的利益,这是私情,可是于公呢?而今地方上的士绅,四处兼并土地,偏生他们并不必纳税,即便是让宗室绝俸,其实朝廷也不过是饮鸩止渴啊,在公心上,大明最大的弊病,宗室可能算一条,可是真正的隐患,却还是士绅。”

叶景认真地看了叶春秋一眼,又道:“我们叶家就是士绅出身,春秋,一个读书人,一旦金榜题名,即便原本一贫如洗,可是很快就拥有良田千顷,这是为何?终究不过是读书人和士绅利用这样的特权,联合农户,一起免税罢了,而今,富者不缴纳税赋,反是贫者却需供养朝廷,长此以往,富者愈富,士绅人家,田地越来越多,而那些纳税徭役之人,却是愈来愈少,绝大多数,沦为了流民和佃户,朝廷难道还想靠这些人,来补充国库的不足吗?”

“问题就出在这里,现在这已是隐患,五十年一百年之后,这便是大明覆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