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 (第1/4页)

可无啊!”

“恩?”

闻听游简言话语的意思似乎有变,李煜大喜,忙问道:“那老大人的意思是?”

游简言现在是知道了。说句难听的话,那就是李煜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在没得到大宋切实出兵过江的情况下,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整兵备战的。于是,说道:“皇上,此次赵匡胤严辞训斥,其中的意味耐人寻味。如今我朝当从两面着手。一方面和以往一样,派人前往京城游说,带重礼。用重重的大礼结交赵宋朝臣,以他们来影响赵宋朝廷的舆论。二来,就是老臣刚刚说过的话,我朝不能将希望全寄托在赵宋朝廷的身上,理当加紧战备以防万一。”

“微臣附议。”

徐铉闻听游简言最终还是提出以派代表进贡的方式来平息此次赵匡胤的怒火,当即表示赞同。

殷崇义能得到游简言支持加紧战备的提议,已经是喜出望外了,同样的表示支持。

李煜暗自松了口气,只要自己不去汴京,进贡点东西没什么大不了的!至于加紧战备的问题,想了想,说道:“殷大人,这加紧战备的事你枢密院去办。朕送你四个字‘适可而止’。”

适合而止?避免惹祸上身。

殷崇义瞬间明白了李煜的意思,李煜这还是怕南唐加紧武备的举动引起赵宋的注意。于是,深叹道:“微臣遵旨。”统一了臣子的思想,李煜紧张的心情微微缓和了些,让人送上茶水,略作休息后,又道:“那这去赵宋的人选,该派何人为好?”

第389章 四方动(下)

定下了决议,那剩下的就是人选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事实上并没有太多的人选。

徐铉略一沉吟,率先开口道:“皇上,按理来说应该是礼部侍郎为首选,但此次微臣认为应该派遣礼部尚书韩大人。韩大人才学出众,威望甚高,乃此次不二人选。”

礼部不派人去?谁去?一听徐铉提起韩熙载,李煜二话不说,当即同意了徐铉的建议。

韩熙载身为礼部尚书,他知道自己躲不过去,这趟汴京他是去定了。可他总却觉得此次实在事关重大,搞不好很可能引发两国的冲突。于是,拱手道:“皇上,微臣建议此次以齐王为正使,微臣为副,共同出使赵宋为上策。”

派一国之礼部尚书,算是足够的诚意了,可这次去汴京真的够吗?

当韩熙载说出这样的话,众人陷入了沉思。

李从善是南唐皇族中除李煜外的第二人,只有李从善才能作为李煜的最终代表,也只有李从善或许能代表得了南唐国主李煜。

片刻后,游简言大叹道:“哎……韩大人说得不错。”

“这不太妥当吧?万一……”李煜面露为难之色。

对自己这个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李煜也确实是照顾有加。虽然没有明显的说出来,但他也没有否决的意思,在他自己和李从善之间,李煜当然还是倾向让李从善代替自己前往汴京。

“为皇兄办事,这是臣弟应该做的。”

一旁的李从善面带微笑,他是个拿得起也放得下的人,放弃了心中的那片野望,此时的他说不出的洒脱,俊逸不凡。

望着李煜担心的面容,李从善呵呵笑道:“皇兄放心,臣弟当年可是去过汴京的。再说了,在汴京城,如今还有位臣弟的老相识在呢。”

韩熙载微楞,随即哈哈笑道:“齐王殿下说得是,那位也是微臣的小老弟呐!若不是齐王殿下提及,微臣差点倒忘了这事。”

“齐王说的是?”游简言当年去了南唐南都,是以并不清楚两人口中所说之人。

徐铉语带迟疑道:“难道殿下说的是当年那位既贪财,又好色的淮扬节度使韩旭?”

“贪财?好色?”

殷崇义苦笑道:“贪财好色之人能带着数万军队平荆南,灭后蜀?”说到这,他摇头苦笑道:“听说三年前他在剑阁战死,宋廷追封他为平西王。只是没想到他如今活着回到了汴京,这回赵匡胤更是将追封而改为正是的册封。当年的那位浪荡节度使,如今是真正的赵宋平西王了。唉……当年我们都小看他了。”

“赵宋一直秉承异姓不得封王,看样子这韩旭深得赵匡胤赏识。”游简言略一思索,又道:“依我看,韩旭如今恐怕也没有了实权,只是个闲散的王爷而已……不过,能够较好这赵宋唯一的异性王,说不定对我们的游说会有莫大的好处。”

众人纷纷点头。

平西王这个名头就够吓人的,即便韩旭是个闲散的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