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 (第1/4页)

隔墙有耳,人多耳杂,可见赵普不一般的小心谨慎。

赵普目不斜视,径直缓慢前行,待得周围的官员渐渐稀疏,这才彷佛若无其事般的说道:“晋王殿下……皇上年富力强,雄才大略,今日之事只是早晚的事。”

早晚的事?

赵光义当然不笨,在赵匡胤对着南唐进奏院使说出那番话的时候,就已经隐隐猜到了赵匡胤的意思。他能有如此一问,当然是想从赵普那里确认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此刻听赵普这么一说,更加确定了其心中所想。

赵匡胤要对南唐动武了!

自古以来,凡是自认王朝正统的皇帝,出兵都讲究个名正言顺。

先前大宋出兵荆楚,那是高继冲、周保权向朝廷求救,朝廷搬王师名正言顺的进入荆楚之地。

大宋出兵灭后蜀,那又是韩旭借为慕容延钊报仇之事,追杀楚地旧将张从富而进入巴蜀之地。虽然这出兵借口有点牵强,但此时的大宋禁军威震四方,谁又敢说三道四呢?

至于后来赵匡胤命潘美进军南汉,理由就更简单了,说的是南汉勾结北汉,欲前后夹击中原朝廷。

如今赵匡胤这般三番五次的命南唐国主李煜来朝,显然是对南唐起了心思。

赵光义略一沉吟,道:“倘若李煜真的来汴京朝觐呢?”

赵普摇了摇头,微微一笑道:“他不会。”

“为何?”赵光义这话一出口就连自己的笑出了声。论文采,南唐国主李煜远远超过赵匡胤,但论胆量,一千个李煜都比不上赵匡胤的一个手指头。再说了,若是李煜要来的话,早就来了,而不是三番五次的派出南唐的齐王李从善作为他的代表来汴京朝贺。

想是这么想,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若李煜真的就来了呢?

赵普见赵光义一副眉头微皱的样子,就猜到了其所想,微微一笑道:“倘若李煜真的敢来的话,那南唐将会亡得更快。”

赵光义疑惑道:“此话怎讲?”

“当年周世宗定‘平南策’,言道‘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从周世宗算起,到如今的大宋,已过去六年有余。皇上一直秉承周世宗的方略,十年开拓天下,也该动手了。”赵普说到这,似乎想到了什么,忍不住的笑道:“依皇上的个性,若是李煜真的敢来京城的话,皇上说不定真的会立即对南唐下手。群龙无首的南唐,当然会灭亡得更快。”

“这样做岂不是给天下人留下口舌?”

“口舌?”赵普笑眯眯的看着赵光义,眼中满是戏谑之意。

见此,赵光义苦笑着连连摇头。口舌?口舌算个屁!只要李煜来汴京,那朝廷就有办法将其留在京城不放。至于趁机会大军南下,那只需随便找个借口而已。说白了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宫门外,晋王府的马车已停靠在一旁。

白衣飘飘的王继恩见远远的赵光义和赵普两人并肩走了出来,不禁眉头微蹙,下车迎了上去。

赵光义笑呵呵的登上马车,显然他刚刚和赵普聊得很默契。

马车启动之时,赵光义似乎意犹未尽,掀开车帘,想了想问道:“赵大人,那本王该如何做?”

赵普正欲转身,闻听赵光义这话,楞在了当场。

眼瞅着赵光义那求贤若渴的眼神,长吁口气,深深一叹道:“若欲选兵,必先选将!潘将军似乎好久没回京了。”说着,头也不回的朝着宰相座驾而去。

“哼。”

王继恩看着赵普的背影一声冷哼,忍不住的说道:“王爷,赵大人似乎对王爷……”

“无妨……”赵光义放下车帘,微微一笑,对于赵普不太礼貌的行为似乎并不在意。

马车哒哒的平稳行驶在青石板的路面。

若欲选兵,必先选将!潘美已经好久没回京了。赵普临行前的这句话反复的在赵光义的脑海中回响。

“好……”

突然间,赵光义手拍大腿,大声叫好,双眼精光一闪而逝。

欲对南唐动手,至少得十多万水陆大军。而这统帅大军的将领就得好好考虑下人选,一旦攻下大江以南,此人在军中的威望将如日中天。

放眼整个大宋将领,能率军十多万,担当平南元帅之职的屈指可数。宣威南院使李处耘,宣威北院使曹彬,如今的崇义节度使王全斌,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

至于赵普最后为何偏偏提到潘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