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2/4页)
民〃,中国历史上的*是〃为民做主〃。如果我们对两个*不加区分,那么,中国历史上从来都不缺乏*;如果严格区分两个不同的*,〃德先生〃对中国来说确实是陌生的。
中国人对于历史一贯都非常尊重,因为历史可以给今天的人们以及后人很多经验和教训。西方自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后,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否定历史的倾向,这与基督教在西方缺乏人性的长期统治有关,也与社会巨变有关。西方文明中否定历史的种种理论借机来到中国。因此,对于*问题,〃为民做主〃的中国式传统*,就成为不值一提的糟粕,唯一的选择,只剩下〃主权在民〃的西方现代*。一些人甚至根据西方的种种理论,得出结论说:中国从来都没有*。
以选举为特征的*,在西方历史上确实出现过,如古希腊。但是,这种*制度是有条件限制的。这一限制就是地域和人口。古希腊城邦很小,人也不多,几百人、几千人开个会,大家吵吵嘴,举举手,表达一下各自的意见,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这种方式比较容易实现。因此,直到启蒙运动时期,古希腊式的*选举制度,也被很多理论家认为它只能在小国家里实行。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这种方式根本不可能实行。从欧洲历史上看,古罗马最初也是与古希腊城邦类似的*制度,后来变成了专制的皇帝统治,原因很简单,因为罗马帝国的疆土越来越大,*制度已很难实行。
现代社会之所以日益重视*制度,工业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作用的具体表现就是,交通、通讯日益方便快捷,一个国家内部的趋同化日益强烈。到了信息时代,互联网、航空将人们的距离拉得更近,使得*制度在技术手段上有了较大的可能。反过来看,在交通和通讯很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拥有几千万、几亿人口的大国,在某一个地域的利益与外界关联不大的相对静止的社会,即便有*选举的思想,从技术手段上,怎么可能实现一次全民投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认定,现代*制度绝不是〃普世〃的,*制度只是在工业化条件下,才成为现代社会的可能趋势。但是,有些人偏偏以现代社会的标准彻底否定历史,说中国历史上没有*制度,从而把中国历史说得一团漆黑。这种行为把现代社会的条件强加到无辜的古人头上,实在是无知与粗暴的行为。 。。
回顾一下中国古代社会的“德先生”(2)
如果我们多了解一点中西方的历史,就会发现,从古希腊开始,对于*选举的批判声音就不绝于耳。直到21世纪,西方社会对于其实行的*制度依然褒贬不一。而对于中国传统的*,在18世纪西方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前,几乎找不到批评的声音。这种现象说明一个问题,在工业社会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讲*的社会,中国古代形成的一套*思想和运作方式,是在农业经济条件下最成功的*方式。即便今天有人将其称为〃为民做主〃,也不能否认它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合理性。
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清晰地表达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这一观点使很多欧洲的启蒙思想家非常激动。孟子的另一个表述被后人简化成〃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也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体现。这里的〃人心〃并不是愚民,孟子说的清清楚楚,所谓民心就是〃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魏征的〃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更是把*与最高权力的关系阐述得相当清楚。
我还是要强调一下,用现代技术条件下的〃主权在民〃观念,来彻底否定中国历史条件下的〃为民做主〃,是一种很无知的做法。〃为民做主〃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最好的*形式,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而且人类历史上,在工业革命之前,也只有中国形成了如此深刻的*思想,并如此恒久地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想之一,这是中国古代社会能够稳定地延续几千年的重要原因。因此,那些指责中国说中国从来没有*的观点是根本错误的。中国古代的*与现代西方*制度相比,有两个方面的不同:一是形式,而这个形式是社会技术条件造成的,并不是中国人故意排斥某一种形式;二是主权,由于中国的战国时期早就过去了,主权纷争早就成为中国的历史。而西方近代社会形成的国家主权观念,在工业化条件下形成了〃主权在民〃的*制度。它既有适应现代技术手段的一面,也有强权政治、历史倒退的一面。面对强化主权的世界一体化,当今中国在这一方面的确需要加强。中国加强〃主权在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增加国内的凝聚力。与此同时,中国在面对西方主权国家争夺利益的国家竞争关系上,仍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