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2/4页)

日本输出廉价产品,是日本通货紧缩的重大原因,再次提出人民币应该升值。他说:“不仅日本的通缩是因为进口了太多的中国廉价商品,而且整个全球经济不景气也源于此。”目前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汇率已经不能反映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现状。他要求其它国家与日本一道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政府重新评估人民币的汇率。

而来自日本财务省的统计数字显示,2002年日本对中国贸易顺差高达万亿日元。

针对国际上以日本和美国为首的“人民币升值”与“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调,中国政府和学术界迅速予以回应。

七国财长会议开幕当天,中国财政部长项怀诚在接受《赫尔辛基新闻报》采访时表示,中国认为提高人民币汇率“毫无必要”。他解释说,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仅为美国的1/10,日本的1/4,中国经济对全球的影响无疑被“夸大”了。

最终,在此次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上,美英等其他工业国因对伊战争阴云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担忧而无暇他顾,日本提案就此流产。故有国内研究人士称:对伊战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外在压力。

虽然如此,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的提案仍被视作西方国家意欲在中国克隆“广场协议”的一个信号。

日本的这一观点遭到了国际上许多人的反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外事司司长托马斯·达森直言不讳地说,IMF并不赞同日本关于中国人民币贬值导致通货紧缩波及其他国家的观点,他还重申IMF的长期立场是,不打算对中国施加压力使其采取更加自由化的外汇制度。

但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舆论还在不断出现。2003年3月2日,日本一家主流报纸《日本经济新闻》再次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亚洲国家纷纷输出“通货紧缩”,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及劳动力成本低廉,造成亚洲地区工资收入和房产价格下跌,导致通货紧缩的扩散。

日本某主流媒体也以《人民币升值遥遥无期》为题哀叹日本强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努力没有结果,该通讯社引述日本财务省官员的话说:“中国不可能在两三年内采取措施让人民币升值”,因此,建议日本当局对中国要打持久战,称“日本政府内部要求中国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动向愈发高涨。虽然日本此举旨在激起国际舆论以阻止中国出口急剧扩大的势头,但是,对最重视稳定成长的中国做工作是很困难的,日本将不得不在此事上打长久战……由于货币问题关系到主权问题,作为日本,只能在多国协作的机制下坚持不懈地进行意见交换。”

以此来看,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将是一项长期政策。经历过1985年———1990年日元升值引发泡沫和90年代至今的经济萧条的日本人,对一国货币升值将会对该国经济带来的一系列的长期不利影响实在太清楚了。

日本迫切要求人民币升值有其复杂的政治经济背景。

自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进入漫长的经济衰退期,内部需求严重不足。按照日本2003年财政预算,日本中央和地方长期债务总和将达686万亿日元,约为2001年实际GDP的倍,创下发达国家最差财政状况新纪录。由于巨额政府债务,日本已经没有实施财政政策余地。因此,诱导日元贬值,将经济政策重点由财政政策转向货币金融政策。从政策层面看,这是日本政府改革措施乏力,难以找到经济复苏出路的一种表现。

其实,日本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日本金融机构庞大的不良资产造成的。沉重的不良债权压得日本银行业喘不过气来,资产规模排名世界第一的瑞穗控股,由于坏账长期无法消除,2003年1月21日宣布整个财政年度亏损万亿日元(约160亿美元),而不良债权的形成却是80年代后半期日元升值造成的经济泡沫带来的。

日本部分大出口企业希望通过日元贬值提高企业收益。日本汽车、电机、精密机械等出口关联企业总体欢迎日元贬值,丰田、本田、索尼等企业希望借此扩大盈利,本田公司认为,如果日元贬值1日元,盈利将增加100亿日元,索尼认为日元贬值1日元,销售额将增加300亿日元,营业利润将增加80亿日元。

日本民间经济学界和研究机构观点也支持通过日元贬值推动经济增长。日本一些货币政策派的经济界人士认为,如果日元贬值10%,出口将增加1%,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经济增长。如果日元汇率维持在140日元水平,进口商品价格上升,由此带动物价整体回升,利率将升高,通货紧缩有望缓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