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加速回收贷款措施使长银的优质客户不断流失。因为,同意偿还贷款的企业只是手头资金富余的大企业,经营不好的企业无力还款。结果,长银失去了优质客户,剩下的全是经营不好的企业的不良债权。

如果强迫企业归还贷款,企业只好抛售所持有的长银债券和长银股票来筹集资金,这是因为日本业务往来密切的大银行与大企业之间经常是长期交叉持股。结果造成长银的股票和债券价格下跌,长银的信用不断降低。

长银总行为了使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规定,要求各营业部按规定指标减少贷款额,削减贷款客户数量。完成这些指标就意味着将失去许多优质客户,这使得长银各营业部的客户日益减少,经营业绩迅速下降。

从以上分析可知,长银的破产是由于日本房地产泡沫和股票市场泡沫破灭使得银行不良资产不断增加、优质客户流失所致。

从最终根源上来说,长银破产是美国政策对日政策所致。因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和股票市场的泡沫的产生和破灭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美国对日本的一系列金融政策造成的。

银行家之死

美国《财富》杂志2001年第7期刊登题为《在大阪自杀》的封面长文,以日本信贷银行破产案例来破译日本金融黑洞。

在日本银行界,本间忠实是位深孚众望、位高权重的银行家,曾多年在日本银行长期担任常务副行长一职。但他在接手担任深陷财务危机的日本信贷银行行长后仅两周时间,60岁的资深银行家本间便于去年9月间在入住大阪一家酒店时悬窗棂自尽。

1963年正式加盟日本银行的本间忠实亲历了日本金融界的兴衰:作为日本银行副行长,他目睹了本国银行成长为全球巨人的过程,也听到了银行滑向黑暗深渊的恐怖足音。对于日本的金融危机,本间可谓先知先觉,凭着对银行间借贷的体察,本间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预知日本信贷银行可能面临巨大危机。

日本信贷银行是一家老牌大型银行,贷款大多集中于地产及建筑公司,而后者正是自民党党务基金资助的主要来源,也因此,日本信贷银行与自民党建立了非同寻常的权钱联系。可资印证的是,8年前自民党内###级人物金丸信接受贪污调查时,警察在其宅中搜到了一个塞满了金条与数千万美元支票的公文包,这些钱物全部来自日本信贷银行。

早在10年前,日本银行的审计人员在全面清查日本信贷银行的账目之后,就已发现了债务黑洞:其呆账额竟有200亿美元之多。截至2000年底,日本整个银行界只不过才注销了3700亿美元呆账。日本信贷10年前就已创下了这等纪录,足见银行病绝非一日之寒。

在1996年,本间的高层同僚们已确信,日本信贷银行岌岌可危。但自民党当时的政策是不容许任何一家大银行破产,与其关系特殊的日本信贷银行自然更不许出任何差错。本间忠实与大藏省的一名同僚临危受命,开始以日本特色的运作挽救日本信贷银行。

本间救援计划的核心是增发新股。1997年春天,本间忠实召集日本信贷银行大股东及债主,要求他们向日本信贷银行注入3000亿日元新资金,银行则向其增发新股。日子同样难捱的债权人尽管并不情愿,但最终还是得解囊。在日本,金融家与企业家只能听命于政府官僚,对来自“上面”的旨意,他们没有选择。

在强令挽救日本信贷银行时,本间忠实和他的大藏省同僚一再强调的理由是,一旦日本信贷银行有失,整个银行界将面临系统性风险。当时,包括山一证券在内的三大金融机构已经破产,一些传言经营不佳的中型银行门前排起了要求提款的储户长龙,此时再爆破产案,摇摇欲坠的金融破船将被压上最后一块致命的巨石。

但时至今日,本间忠实从前的同事们已经不再买系统风险理论的账了。他的不少朋友相信,如果当初政府不是不计一切成本地挽救银行,临危受命拯救日本信贷银行的本间也许不必送命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本间正是这种系统性风险的牺牲品。

日本信贷银行1998年底被日本政府接管,两年后又折价转让给以“互联网时代武士”自居的孙正义为首的股东。孙声称自己收购这家银行就是要为与他本人背景相同的日本新生代企业家打通资本通道。现在,日本信贷银行已正式易名为蓝天银行,能否起死回生,仍有待观察。

日本保险公司的危机

1997年春天,日产生命(人寿)保险公司宣布经营破产。该公司提出的清算方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