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 (第1/4页)

阿四:“吴先生,我不过是一个下人,如何知道?”神色有些不耐烦。

吴论依旧客气地说:“阿四你是王府老人。又有什么不知道的,还请教。”

吴伦的这个态度让那个叫阿四的下人很是得意,这才笑道:“是啊,我从小在王府长大,这里面的大事小情谊,还真没有能瞒过我的。今天晚上来王府的却是两个道长。一老一少。年轻那个看起来好象不是什么正经人,一进王府,眼珠子就滴溜溜乱转,落到丫头们身上,再不肯挪开。倒是那个老道长看来很有派头,头发胡子都白了,好一个神仙人物。”

“道人……”吴伦好象意识到什么,沉吟片刻,急问:“这两位道长是不请自来还是王爷传进府的?”

如果是不请自来。又能够得到王爷的接见,想来肯定会有些名气。如果是传进来的,怎么选在大半夜?

阿四:“都不是,据说这两个道人名气极响,是个活神仙,不是一般人请得动的。前天,王妃娘娘就派人送上厚礼去请,人家接了礼物,说等有空再过来。却不想。选在这么个半夜。王爷前脚刚一回府在。这两个道人就到了。看得出来,王爷还是很高兴的。对那个老道人一口一个‘胡老神仙’地叫着。”

“胡老神仙。”吴伦一震,脑子里突然响起一个人的名字:胡大顺。

这人可是景王的旧识,在宫中做了十多年道士,可说是皇帝的身边人。

他大半夜来王府,肯定不会如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不行,如此要事,我吴伦绝对不能错过。

想到这里,吴伦也不犹豫,立即朝前厅走去。

果然,大厅堂那边有两个道人,一老一少。

老的那个看起来很是气派,估计就是胡大顺。至于小的那个,看起来油滑刁钻,倒像个市井泼皮,正是胡大顺的儿子胡元玉。

王爷也在,和老道人在院子里边说话边散步,大冬天的也不怕冷不怕黑。

胡元玉和周护卫则远远地跟在后面,免得打搅了王爷和胡大顺的谈兴。

“王爷。”吴伦一拱手,小心地站在一旁。

景王见是吴伦,厌恶地看了他一眼,将头扭到一边自与胡大顺说话。

吴伦有些手足无措,显得很是尴尬。

周护卫这人是武人出身,却没有王府中那些下人们的势利眼。朝他笑了笑,而胡元玉则好奇地看着吴伦,也不知道这个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在王府中担任何职。

他本就是个泼皮似的人物,见吴伦吃憋,心中好笑,眉宇中带着一丝嘲讽。

吴伦在外人面前丢脸,燥得浑身发热。

这个时候,胡大顺看了吴伦一眼,问景王:“这位是……”语气中带着犹豫。

景王随意地说了一句:“这人叫吴伦,王府中的食客,也算是本王身边人,胡神仙不必在意。”

胡大顺听景王说吴伦是他的身边人,以为是心腹,也就没有顾虑,接着道:“王爷这次请本道来,究竟有何吩咐。”

景王:“主要有两桩,一是本王最近的修炼好象出了神通,感觉有些不安,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着手,想请教一下胡神仙;再则,想请你老人家给本王算上一卦。”

“神仙谈不上,也就是在修行界里有些小名气,值不得什么?”胡大顺一脸傲气:“也就是基本功扎实些,又侍侯万岁爷二十来年,饱读大内馆藏的道藏典籍,知道修行中各个阶段的情形。至于算卦这种事情,左右离不开周天易数,举手而为之,王爷请说。”

嘉靖从小修炼道法,可说是一个虔诚的道教徒。这几年跟是变本加厉,渐司其虚妄。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不但京城个大公卿大夫也在家中吃斋打醮供奉方士,连皇宫中的王子、皇族们也纷纷效仿。景王从小接触方士,对道家那一套也深信不疑。

当下就有些忐忑地对胡大顺道:“胡神仙,本王自小就于你结识,从你手头学得一套九转金丹之法。练了二十来年,一直没有反应,就身子结实些,精神比普通人好些,倒看不出好处。只是最近突然有了神通,心中码不实在。”

胡大顺:“王爷有了神通,说明修行已经极大进展,本是好事。可我教并不以神通见长,未必就大道。王爷且说说出了什么神通。”

景王点点头:“在以前,本王因为是个急性子,一直没办法入静。可就在去湖北就藩的时候,突然就能入定了。而且,一但入定,就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一整天下来只感觉不过是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