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3/4页)

出来。

合江三青团、民教馆等团体,举行了三天时间的篮球义赛,卖了三万元,全部捐献。

节约献金如火如荼地开展,合江地区却下起了绵绵细雨。县城大街小巷,每天都有一群孩子在雨帘里奔跑叫卖《节约献金专刊》。孩子们滑倒了,浑身泥水,不哭不喊;把卖报得来的每一文钱都献给了国家。

国家的危机也使那些吝啬鬼、守财奴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合江《党政公报》报道:

冯玉祥将军在这国家生死关头,带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合江,使醉生梦死的人们,有钱不出的绅商及出钱未够、发国难财之流梦醒了,觉悟了,抬起头来,挺起胸膛,节约所有的靡费,献出自己所有的金钱,以洗罪赎愆,从此作一个堂堂正正的爱国好男女,黄帝的好子孙……

在国家处于生死关头的时候、冯玉祥将军是“带着兴奋的心情”还是一种沉痛的心情,暂且不去计较,总之,他的行动使许多人觉悟了,梦醒了。

当时的合江只是个二等县,人口四十来万,连遭三年天灾,同时多次遭受敌机轰炸,满目创伤。但他们在短短的几天之内,献金达一千二百五十多万元。

冯玉祥也被人民的爱国热情感动了,爬上城外赤水河与长江会合处的马街渡口悬崖,运足底气,挥毫写下四个斗大的字:

还我河山!

并在这四个字后头附跋一段:“民国三十二年春,余以节约献金救国来合江,此间同胞,爱国超居前人,突破各地成绩,为书武穆遗训以作纪念。”

在内江,金台旅馆经理李焕章向冯玉祥表示,从今后每年向国家捐献黄谷六百担,直到抗战胜利为止。

在自贡,盐商余述怀一马当先,捐了一千万块;自流井大老板王德谦不甘落后,捐了一千五百万元。

在献金高潮中,有人献了六百万元而不留姓名,感动得冯玉祥一口气写下好长一首打油诗“……祥受大感动,感动泪沾衣;何

以报大德,打过鸭绿去!”

川省主席张群捐了一万块,在他的带动下,成都献金顿呈高潮;

一群穿得破破烂烂的丐帮队伍走上献金主席台,将各人多年讨来的共计二千二百五十元钱,双手擎着交给冯副委员长。冯玉祥含着眼泪代表政府将钱接过来,又代表政府庄严宣布,将这笔钱回赠给乞丐们。但他们说啥也不再接受政府的回赠。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心永远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同博动。

内迁到乐山的武汉大学学生,家乡沦陷,生活非常艰苦。时已严冬,许多学生尚无寒衣。学生郑德信、熊汇莹等人发起每人捐十元运动,很快就有百多人签名认捐。

在江津,许多来自沦陷区的大中学生,成群结队到轮船码头扛大包、下苦力,到大街上替人擦皮鞋,挣钱捐献。

在江津召开的献金大会上,出现了某大学先修班、新本女中、女师学院附中、聚奎中学等校学生爱国献金的竞争场面。各校学生竭尽全力,一再追加捐款数。沦陷区迁来的国立第十七中学的学生在再也追加不出钱的情况下,宣布全体节食一天,追加一万元。

在前方,张自忠将军在就义以前曾对部属说: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别无其他办法!

在后方,青年学生们说: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献出良心,别无其他办法!

重庆《大公报》赫然通栏标题:

我们都跪下了!

报道的是白沙一次献金大会情况。

冯玉祥将军亲自主持大会,当商会代表宣布献金六十万元时,全场各界民众议论纷纷,都认为商会献得太少了。但商会对此却装聋作哑,不予理睬。

参加大会的各校学生代表自动聚在一块开会,商议促动商会献金。一个学生代表提议,每校选五名代表,到台前向商会跪求。得到大家赞同。于是,各校学生代表在台前跪下!

商会代表不得不宣布增捐十万元。

学生和各界民众仍感觉商会太抠,他们齐声呼喊“两百万”的口号。

商会心痛钱财,不肯再增加。

学生的呼声越喊越强大,并纷纷参加到跪求的行列。最后,全场一万多名男女学生都一齐跪下了!

全场一片惨痛的哭声!

冯玉祥将军再也忍不住了,淌着泪哽哽续续地对全场青年学生们喊道:“你们的这种爱国热情,就是铁石心肠也会感动的!”又对商会的人喊:“我们对这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