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部分 (第2/4页)

些接到了书信的封建主们终于震撼了,心中被恐怖所弥漫起来。

他们这才知道,此前自己所说的笑话都只不过是徒然安慰自己的话语,这些鞑靼人是来玩真格的,鞑靼人用着血的教训来告诉他们,违背镇国府的命令,会是怎样的代价。

而与此同时,一封封的战报送到了青龙的叶春秋案前。

半年的时间并不长,就在这半年里,秦皇至青龙的铁路却是已经竣工了,蒸汽火车在轰鸣声中,开始奔跑在镇国府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之间。

运载着堆积如山的货物,仿佛一根大动脉,瞬间将这里联通起来。

令叶春秋感到欣慰的是,叶家这次是赌对了,叶家赚翻了……

他们此前投入了太多太多的银子购买了大量的土地,也获得了无数相关的股权,当人们看到了铁路的好处,沿线站点的无数土地开始疯了一样的增长,而叶家投入进去的无数白银,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对于从千里之外传来的各种战报,叶春秋反而是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他很清楚,鞑靼人对于许多封建主来说,几乎等同于是在吊打,从前对这些‘小家伙’们置之不理,只是因为这些人根本不值得去抢掠罢了,何况,他们所处的环境比鞑靼人的还要恶劣,也实在没有侵占他们土地的必要。

可是现在,却是完全不同了,这一封封的战报,如雪花一般,里面所说的,是鞑靼人分兵十几路,分头并进,疯狂地进行着扫荡。

偶尔,也会有一些臣服的消息,一些吓坏了的封建主,此时毫不犹豫地朝青龙进发,试图想要澄清一些‘误会。’

叶春秋只是百无聊赖地看了一下那些奏报,而他的目光更在乎的则是他的铁路。

叶家现在的存银已经超过了九千万两,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毕竟还有大量的土地和股权没有兑现,既然有了这么雄厚的实力,在对新的铁路规划上,叶春秋慷慨地大手一挥,决心追加投资,而此时,新的铁路工程也终于要开始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厚积薄发

叶春秋并不是一个心眼短浅之人,固然钱财的诱惑很大,可他相信,要创造财富,不但要靠才智和机会,还要果决。

既然现在有了大好的基础,叶春秋看到的是更远大的回报。

厚积薄发,便是现在青龙眼下的生态。

这些年来,无论是镇国府还是叶家,都已经积累了太厚的家底。

何况,这些跟着叶家一齐发财的十大商行,以及无数商贾,也早已是身家百万以上,甚至是一些小商贾和无数的商行掌柜,高级匠人,也大多都挣有了一份家业,秦皇岛和青龙之间的铁路也已修建起来,如今全线开通,那跑在线路上的蒸汽火车已成了青龙人眼里一道蔚为壮观的景观,只要拥有一个美好的预期,很快,将会有无数人将自己攒了一辈子的钱财投入到新的铁路建设之中。

不只是如此,草原里地广人稀,这就导致,只要肯出关的人,更易于立足,镇国府开始在各个草场开辟牧场,有了牧场,就不可避免地开始出现集镇,一座座的集镇拔地而起,虽然这数百里之内,不过是一个类似于赶集似的小市场,人口不够数百上千人,可是隔三差五的,总会有流民涌入。

只要人口持续增长,牧场继续扩大,这些集镇就不可避免地繁华起来,现在不过是小商贾送去一些生活必需品,那么再过不了多久,随着人口增加,越加多的商贾就会涌入,假若是贯穿大漠的铁路铁路线一旦开始修建,叶春秋相信,在沿线,一座座的城市就会拔地而起,随之是更加繁荣起来。

以往关外最大的隐患是安全问题,可事实上,关内的生活也比关外好不了多少,因为在关外有一个很显着的问题,那就是人多地少,而且主要从事农耕,一旦遭遇了灾变,那些本就没有余粮的佃户便会很快陷入衣食无着的境地,那些有几亩地的小农,就不得不买田,被沦为佃户,某些小地主,虽有百亩田产,却也很快会返贫。

如今,关外的安全隐患已经解决,有着在臣民眼中如天兵一般的镇国新军在,关外已经成了一个让人带着希望的选择。年末的时候,山东就出现过大灾,这场灾难,很快就导致出关的人口暴增,为了生存,数十万的灾民携家带口,疯狂地涌出关来。

青龙乃至于整个大漠,是从来不担心人口增多的,恰恰相反,无论是镇国府还是商贾,都喜欢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