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3/4页)

听着歌声,热血沸腾的马海发,一个“鹞子翻身”跃到院子中间,抽出马鞍上的双枪,和着格勒唱出的歌声,舞起了祖传的“马家抢法”。只见挥舞双枪的马海发,如蜻蜓点水一般,几声轻啸,伴着格勒的歌声,锋利的枪尖如同点点“梅花”绽放。结尾之时,他一声怒吼,“哗喇”一声,喇嘛庙门前的小树居然被震弯了。格勒笑了,佛堂里壁画中的神像也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有的悲愤,有的哀怨,有的喜悦,更多的是期盼。。。。。。。

殿堂中,灯更亮了,照得壁画中得天龙八部飒飒有神,画面中的佛教人物,让人看上去更加威武有劲!灯光中的帝释天,率领众位天兵天将,手拿武器,面带笑容,仿佛要给人们讲诉一个更为神秘的故事。火光更照亮了心膛,让人感觉到这草原不是孤寂的,夜不是黑暗的,黎明迟早要来到。。。。。。

普天之下皆为兄弟

马海发也将自己的家事和此次的行程告诉了格勒,格勒听后微笑着说:“这不应证了佛家说的‘普天之下的人皆为兄弟’,你和我,无论是藏人还是汉人,还是回人或是蒙古人,都是一家人!”

马海发频频点头,他一时诗兴大发,手端茶碗,高声诵读起*一代文宗萨迪《蔷薇园》的诗句:

“亚当子孙皆兄弟,

兄弟犹如手足亲。

造物之初本一体,

一肢罹病染全身。

为人不恤他人苦,

不配世上妄为人。”

夜更深了,窗外的寒风吹动着树枝,发出呼啦啦的响声,风声、树枝声,溪水流动声让人感到一切都是天籁,没有丝毫尘世的喧嚣。酥油灯下,格勒同马海发望着那幅魅力无穷的唐卡,仿佛觉得这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是一道永不倒塌的墙,是一部永远也看不完的书,更是一种浓于水的情。

第二天黎明,两个忘年知己依依不舍地分别了。临走前,马海发将一本自己手抄的《古兰经》作为礼物,送给了格勒大师。马海发告诉格勒,在中国,《古兰经》很长一个时期靠手抄和口头讲解得以流传。中国的穆斯林将缮写《古兰经》作为宗教善行。打开经书,这是用宣纸加工而成的经纸,并绘制了各种精美图案。而其中的经文,是用毛笔书写而成,字体浑厚圆润,融入了中国书法的风格,让人感到优美典雅,华而不俗。作为唐卡名家的老格勒看了之后,赞不绝口,望着眼前这位穆斯林才子,有一种说不出的亲热之情。

太阳初升,山谷的海子闪闪放光,马海发回一望,山间的喇嘛庙在轻云薄雾之中,时隐时现,如处仙境。马海发怀揣着格勒大师赠送的茶碗,他感觉着心中沉甸甸的,怀中的这木碗虽轻,但是康巴老人讲述的故事,却让自己一辈子也忘不了。茶道上的寒风,夹带着阳光刺在这西北汉子脸上,怀中的茶碗让他感到格勒大师的和蔼可亲,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有一种归家又离去的感觉。一个年轻的穆斯林和一个年迈的藏家佛教徒,为什么一夜之间能够感情沟通,心心相映,因为他们血管中流淌着华夏子孙同样的血液。

次仁达瓦抽出腰刀,大叫“看我不杀了你这没有出息的懦夫!”

卓斯甲官寨是一个有两百年历史的古堡,是每一个官寨嘉绒勇士心中的都城,是每一位嘉绒土司极力维护的城堡,是土司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傍晚的卓斯甲官寨,宁静稳重地矗立在夕阳的余辉之中,唯有城墙和四周的碉楼,刻画着岁月的痕迹,让人感到她美丽中透出阵阵痛楚和沧桑。

天逐渐黑了,女仆报知老爷回府了,丈夫没有出去过夜,次仁达瓦气消了不少。但当益西嘉措来到面前时,次仁达瓦却大失所望,眼前的益西嘉措醺醺大醉,疲惫不堪,“扑通”一声倒在床上,呼噜噜地睡着了。次仁达瓦依偎着丈夫,希望他能早点醒来,同自己亲热一番。次仁达瓦抚摩着益西嘉措的脸盘,亲吻着他的嘴唇、脖颈,突然一股香味飘进次仁达瓦的鼻中,这不是花草树木的香味,也不是自己身上香水的味道,而是另一种奇异的味道,是内地特有的花露水味道。次仁达瓦心中一惊:整个官寨,只有她,央金!才使用这东西!

这时,次仁达瓦的手被益西嘉措一把抓住,他口中喃喃说:“央金!央金啊!我的心肝宝贝!我的小阿妹!”

次仁达瓦怒火冲天,她手脚冰凉,不住地颤抖,不假思索地顺手抓起旁边的奶茶,猛地泼向益西嘉措的脸上,接着就是一记重重的耳光,打在他脸上。

“干什么!你疯了吗?”益西嘉措从睡梦中惊醒,大声吼道。

“混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