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2/4页)

内容以儿歌为主,同时也学爱国歌曲,或将古谣谚谱成歌曲。例如:“我有十指,有长有短;如何做人,要我意满。”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由西区小学音乐教师马虚若组织的低年级学生小乐队

学校的课外活动十分丰富,有儿歌队、合唱队、节奏乐队、口琴队等,每个学期举行一次音乐会,培养儿童的组织能力、演奏能力与指挥能力。当时,在校园里常能听到如《锄头舞歌》等歌曲。

在美术学习方面,陈鹤琴主张学生自由创作,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美术室内备有许多儿童画板、画架及各种石膏人体模型、蜡制瓜果等,墙上错落有致地悬挂着学生们的水彩画、水粉画、木炭画、铅笔画习作。

自然室内陈列着许多生物、矿物标本,人体模型,大小地球仪,动植物标本和四季盆栽花木。学校里的实验室,按照单元教学内容可供学生自己动手做各种自然科学的小实验。

劳作室内,锯、刨、凿、斧样样俱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各种器物、玩具等,体现出陈鹤琴倡导的“手脑并用”的教育主张。

此外,学校还设有医务室,里面的设备齐全,配备有专职医生和护士,定期给学生体检,注射各种防疫针。遇到学生病假,即由护士进行家访,发现传染病及时采取措施。因为学校特别注重眼睛的保健与卫生,所以学生中沙眼和近视眼发病率很低。

重视开展体育活动,也是该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全体学生每天必须做早操。学校每年都要举行运动会。该校的小足球队和兵乓球队在全市各小学校中颇有名气。

学校的各科教学水平和教师素质堪称一流,语文教育、英语教育和音乐教育犹具特色,其中国语和英语采用由陈鹤琴亲自编写的课本。在国语教学方面,陈鹤琴研究了当时书局出版的各种教材,发现内容陈旧、单调,文字不生动,语句###化,课与课之间缺少关联,学生兴趣索然,于是亲自动手编写,并由上海儿童书局出版《儿童国语课本》共8册,课本内容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在英语教学方面,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每周5节课,采用由陈鹤琴倡导的“直接教学法”上课,要求学生耳、嘴、眼、手并用,尤其注重发音准确,同时加入英语字母歌与英语歌曲。授课教师多为教会大学毕业生或有多年英语教学经验,教出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当于普通学校的中学毕业生,教学质量堪称一流。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 在公共租界办学(4)

学校的膳食实行分食制,教师与学生一同进餐。学校要求学生穿戴整齐,也要求教师穿戴整齐。每位教师随身带剪刀,见到学生指甲长了,马上剪掉,并立即洗手。陈鹤琴力图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应用在办学的各个环节。他的四个子女、一个侄子、一个侄女和蔡元培先生的女儿都在这所学校上学。他还将具有管理经验的张祖培从北区小学校长职位上调来担任校长。

据该校的学生回忆,陈鹤琴经常来学校视察,师生们列队在校门口夹道欢迎。在大礼堂,陈鹤琴站在台上对全校师生讲话,勉励学生好好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他还曾向师生朗读激励人们奋斗的英文诗歌,指导学生写毛笔字。学生们望着他和蔼可亲的面容,个子不高,但始终挺直腰背,无不钦佩、尊敬。学校每周六下午放映电影、演节目,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观看。电影放的大多是纪录片、科学片,演出的节目有由学生表演的《我们的先生》、《笔耕少年》、《双鹰并进曲》和贝多芬的《月光曲》。台下的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在台上表演,十分感动。家长们的感情与学校交融在了一起,更加密切。

陈鹤琴一贯重视女子教育,经他提议创办的工部局女子中学于1931年9月9日开学,学校宗旨是:“发展女子教育,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健全人格,造就实用人才。”学校设立德育、体育、职业教育、家政和近现代新文学等课程,毕业于金陵女大、原江西九江儒璃中学校长杨聂灵瑜女士被聘为校长。杨聂灵瑜是一位受过西方教育的基督徒,也是一位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的女教育家。1933年,杨聂灵瑜提出工部局女中5点训练方针:人格训练、手脑并用、家政训练、音乐与图画、卫生与体育。这些针对国内社会和女子教育的弊病所提出的方针,得到了陈鹤琴的首肯。

1933年3月1日,工部局荆州路小学建立。同年10月,为使更多女童有受教育的机会,东区小学被改为女子小学,该校男生转入荆州路小学。

位于虹口的蓬路是贫民区,陈鹤琴决定在那里办一所正规的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